2016社会政策有哪些
2016年出台的社会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全面放开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
自2016年1月1日起,中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标志着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的终结。
社保政策调整
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
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超过20%的省份,将缴费比例降至20%;单位缴费比例为20%且2015年底基金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超过9个月的省份,可以阶段性降低至19%。同时,将失业保险总费率由现行的2%阶段性降至1%—1.5%,其中个人费率不超过0.5%。
“国家版”居住证政策
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持有人可享六大公共服务和七项便利。
股市政策
从2016年1月1日起,A股将实施指数熔断机制。
养老金调整
2016年养老金总体上涨6.5%左右,首次统筹安排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同步调整基本养老金。
最低工资标准调整
2016年以来,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山东、海南、重庆等9个地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10.7%。
住房政策
公积金存款利率上调,9个地区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阶段性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身份证件办理
自2016年7月1日起,外出打工的人们可以异地办理身份证件,节省了时间成本。
免签政策
2016年对中国免签的国家地区多达57个,大大便利了公民的出入境。
进出口关税调整
降低对进口需求弹性较大的箱包、服装等商品的进口关税。
这些政策的实施,旨在通过多方面措施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改善社会保障,促进人口结构优化,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
美关税回旋镖持续:节日鲜花凉了、超市货架空了、医疗供应链崩了
近日,美政府滥施关税政策的影响持续发酵,美国多个行业受到冲击。母亲节临近,美国花卉行业陷入“旺季不旺”的困境,进口鲜花及包装材料成本激增,多地花店面临涨价与客源流失的双重压力。与此同时,关税冲击波正蔓延至消费品和医疗领域,美国零售业面临物价上涨与“空货架危机”;民众纷纷转向二手店,二手市场交易量飙升
-
国际观察: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政策正在走进死胡同
郑韬长期以来,美国习惯将世界看作弱肉强食的丛林,让世界为自身特权“买单”。近来美国政府更是变本加厉,将美国内部问题引发的困境归咎于外部世界占美国便宜,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经济体加征关税。美国“自己生病强迫别人吃药”的霸道做法损人害己,招致内外广泛批评,这条路注定越走越窄、陷进死胡同。美国所谓“对等
-
米价太高 日本兴起“海淘”大米
数月来,日本大米价格高企,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出国买大米。4月26日起日本开始春假,预计会有更多人“海淘”大米。日本检疫部门提醒民众,“海淘”大米要想入境,必须有相应检疫许可。日本广播协会4月25日援引农林水产省21日发布的数据报道,一袋5公斤装大米均价4217日元(约合214元人民币),是去年同期的两
-
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八大信号!权威解读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关键时点召开的重要会议释放出诸多信号,上海证券报记者火线采访了多位专家进行解读。信号一:提出“四稳” 将“稳企业”置于重要地位会议指出,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与此前‘六稳’‘六保’比较,‘四稳’中的就业预期仍然被高度重
-
让“蛋糕”越做越大——发展入境消费一线观察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 题:让“蛋糕”越做越大——发展入境消费一线观察新华社记者胡旭、阳娜、王丰“China Travel”便利度持续改善,跨境移动支付不断迭代,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全国推广……一系列政策措施助推下,近期来华“买买买”成为跨境旅游新趋势。“推动扩大入境消费”被写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