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档案保存多久
刑事档案的保留期限主要依据案件的性质、严重程度以及相关法律规定来确定。以下是常见的保存期限:
永久保存
对于重大、特别重大的刑事案件档案,通常会永久保存。
涉及死刑、无期徒刑及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其档案也会永久保存。
长期保存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以上刑罚的案件,保存期限一般为六十年。
一般情况下,侦查卷(包括讯问笔录、书证、物证等)长期保存,期限为20年以上。
短期保存
判处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案件,保存期限一般为三十年。
刑事诉讼档案中,具有特定情形的短期保管期限为30年。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
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
建议
永久保存和 长期保存的案件档案,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保管,以确保案件信息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短期保存的案件档案,虽然保存期限较短,但仍需按规定妥善保管,以便在需要时能够迅速提供。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记录,应严格执行封存制度,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和权益。
这些规定旨在平衡案件档案的保存期限与公众知情权、未成年人保护等多方面因素。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因地区和案件性质的不同而有所调整,但总体原则是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档案管理规定执行。
-
锡盟警方抓捕一名潜逃34年命案嫌疑人!
他是商场里看似普通的“李某”却是警方追捕34年的“黄某”!一张脸,两个身份上演现实版“漂白”但结局都一样,终究难逃法网!案件回顾1991年山西省河津市发生一起命案犯罪嫌疑人黄某作案后潜逃从此人间蒸发多年来,警方始终未放弃追查但因线索中断,案件一度陷入僵局人像比对撕开逃犯伪装转机出现在二连浩特市公安局
-
文化中国行|世界记忆名录中国已入选的18个!都有哪些你知道吗?
据新华社报道,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新闻公报,宣布将74项文献遗产新列入其《世界记忆名录》,其中包括中国组织申报的《随州曾侯乙编钟》《少林寺碑碣(566—1990)》以及中国与斯里兰卡联合申报的郑和遗存《布施锡兰山佛寺碑(1409年2月15日)》。至此,中国共有18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
-
《中国纪检监察报》关注辽宁葫芦岛:紧盯违规吃喝问题 从严纠治“舌尖上的腐败”
近期,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缸窑岭镇原党委副书记、镇长李某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连山区人民医院原党委书记、院长齐某多次违规接受私营企业主宴请等违规吃喝问题相继被查处。葫芦岛市纪委监委始终保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常态长效推进违规吃喝问题整治。违规吃喝是“四风”问题中最容易发生、最容易败坏党
-
为案件办理提供指引参考 最高法首次发布执行实施专题指导性案例
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关乎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兑现,关乎司法权威和公信力。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全国法院共执结911.82万件案件,执行到位金额超过2万亿元,积极推动将胜诉当事人“纸上权益”兑现为“真金白银”,服务法治社会、诚信社会建设。同时,执行领域目前仍面临案
-
蔡徐坤胜诉!造谣者致歉
刚刚,“蔡徐坤胜诉”的消息,冲上文娱榜热搜。 4月7日,@蔡徐坤工作室 发文称:针对此前微博账号“超能摄影阳阳”、“懂瓜呱”等人在互联网上捏造不实信息,公开发表对蔡徐坤先生的诽谤性言论,相关案件已经由法院判决胜诉。 此次案件对蔡徐坤先生造成了严重影响, 胜诉不仅是对其个人名誉的捍卫,更是对网络谣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