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热潮持续涌动,一季度47家A股公司“扎堆”披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20:04:00    

政策引导之下,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并购重组潮起,产业整合渐成主流。今年一季度,并购浪潮在A股市场继续涌动。

Wind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首次披露并购重组事项的A股公司有47家,涉及大智慧(601519.SH)、立讯精密(002475.SZ)等,数量是2024年同期(19家)的近2.5倍。上述40余家企业中,超六成是民企,交易多处在董事会预案阶段。但部分公司的跨界并购,宣布仅半个月便匆匆终止。

哪些行业是并购主力?从一季度情况来看,电子设备、半导体行业、通信是披露并购公告数量最多的三个行业。仅在上个月,新相微(688593.SH)、有研硅(688432.SH)等多家半导体公司相继发布了并购预案。

一、二级市场的投资机构和券商也在持续推进并购业务。某头部投资机构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在手的并购项目均在推进中,但并购价格不容易谈拢,创业者、买方和股东众口难调,并购的最终达成并非易事。”

整体来看,有机构人士预计,2025年A股市场的并购重组项目数量将较前一年有较大幅度增加。“并购重组的市场生态在发生变化,市场投资更为理性,这是一种好现象,投资者盲目炒作行为在减少。”

并购市场频传大动作

3月以来,并购市场频频传出大动作,先是在半导体领域里,硅片龙头沪硅产业(688126.SH)拟收购旗下3家子公司部分股权;再是证券行业中,湘财股份(600095.SH)和大智慧时隔十年再“联姻”。

2月底,沪硅产业宣布拟收购3家子公司股权,为上海新昇晶投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新昇晶投”)、上海新昇晶科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新昇晶科”)和上海新昇晶睿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新昇晶睿”)。

随后披露的交易预案显示,沪硅产业对3家公司的股权收购比例分别为:新昇晶投46.74%股权、新昇晶科49.12%股权、新昇晶睿48.78%股权。交易完成后,沪硅产业将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持有上述3家公司100%的股权。

湘财股份、大智慧3月17日双双公告称,拟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据披露,湘财股份拟换股吸收合并大智慧。合并方案显示,湘财股份拟配套融资80亿元,大智慧与湘财股份的换股比例为1:1.27。

早在2014年,大智慧曾拟收购湘财证券100%的股权,但此后,因大智慧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收购计划被迫终止。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公司瞄准的收购标的,是拟IPO企业。

近期披露并购预案的国产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公司概伦电子(688206.SH),就计划收购一家两次冲击IPO的公司。

概伦电子3月底披露,公司正在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成都锐成芯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锐成芯微”)控股权,并进行配套融资,后者主要从事集成电路知识产权(IP)产品设计、授权等。

被收购标的锐成芯微,曾两次冲击IPO未果。先是在2022年6月,锐成芯微的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但次年3月,公司撤回上市申请;半年之后,锐成芯微再冲击A股上市并转道创业板,于2023年8月在四川证监局完成辅导备案登记。

47家A股公司一季度“扎堆”并购

包括上述几宗并购在内,今年一季度,据Wind统计,首次披露并购事项的A股公司有47家,远超2024年同期的19家。

民企是发起此轮并购的主力,这47家公司中,民企占到六成以上(30家),央企和地方国企总计10家;进展方面,交易多处在董事会预案阶段;收购形式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为主,26家企业采用这一形式,还有部分企业采取增资、外部协议收购等方式。

哪些行业成为并购主力?从一季度情况来看,上述47家企业中,电子设备、半导体行业、通信是披露并购公告数量最多的三个行业。

仅在上个月,就有多家半导体上市公司相继披露并购预案。新相微3月初公告称,正在筹划购买深圳市爱协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控制权,并募集配套资金;有研硅当月月初宣布,拟以近5847万元收购株式会社DG Technologies的70%股权;北方华创(002371.SZ)与芯源微(688037.SH)3月10日双双发布公告,北方华创计划通过“两步走”战略取得芯源微的控制权。

不过,也有公司的并购最终折戟。

1月中旬,慈星股份(300307.SZ)称,拟筹划收购武汉敏声新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武汉敏声”)的控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这是一宗跨界并购,慈星股份主营针织机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收购标的武汉敏声则是一家初创型高科技企业,成立于2019年。

公告发布仅半个月后,并购便宣布终止。2月初,慈星股份称,决定终止收购武汉敏声,原因是经多轮协商和谈判后,交易各方对本次交易的最终交易条件未能达成一致。

此外,并购重组的持续火热,也让券商该项业务迎来发展机遇。

据公开报道,年初到3月中旬交易完成的并购重组项目中,券商担任财务顾问的并购重组交易金额达920.95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幅超430%%,交易数量亦大幅提高。

预计今年并购项目数量将大幅增加

去年,“科创板八条”“并购六台”先后出台,政策暖风吹拂下,A股并购重组升温。

进入2025年,监管继续明确表态支持并购重组。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优化股票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制度。同时,证监会主席吴清在两会期间表示,将抓紧完善“并购六条”配套机制,在估值定价、审核流程、支付工具等方面进一步打通堵点,大力推进企业并购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发展,推动更多科技创新企业并购案例特别是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落地。

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二级市场上,投资机构和券商也在持续推进并购交易。

中信证券总经理邹迎光近期表示,公司去年以来持续调整人员和组织结构,积极推动并购业务发展。他认为,随着中国企业加速“走出去”,国际并购业务需求也将明显增加。

机构在并购交易中遇到了哪些难点、痛点?上述投资机构人士告诉记者,过去一段时间,对IPO市场而言,政策动向很关键,但对并购市场而言,价格则是关键。

“卡住并购的是价格。一般收购价格太低,创业者接受不了。但有些企业可能再不融资或再不卖掉,就濒临破产,所以可能会接受一个较低的价格,也是为了给股东一个交代。”上述投资机构人士说。

总体来看,业内预计,2025年A股市场并购重组的项目数量将较2024年有较大幅度增加。

“并购重组的生态在发生变化,这一轮并购重组与2016年左右的并购重组存在很大差异。”另一家投资机构人士表示,一方面,并购的失败率相对更高,这也说明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过程中更为谨慎和务实。另一方面,市场投资更为理性。此前,上市公司推出并购重组计划后股价多数大涨,而目前,有较多并购重组概念股的股价非但没有上涨、反而下跌。“这也是比较好的现象,投资者盲目炒作行为减少。”上述投资机构人士称。

相关文章
  1. 景嘉微产品销量下降一年半亏2.53亿 拟2.2亿收购亏损公司溢价率3647%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佳经营压力加大,景嘉微(300474.SZ)谋求对外并购提升综合实力。8月19日晚间,景嘉微发布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景嘉微实现营业收入1.93亿元,同比下降44.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净利润,下同)亏损8761.01万元,同比下降356.51%;扣

    0 2025-08-20 09:24:00

  2. 再度涨停!影石创新斩获两连板,总市值破千亿

    北京商报讯(记者 马换换 王蔓蕾)8月18日,影石创新(688775)大幅高开11.48%,开盘后公司股价震荡走高,盘中封至涨停。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公司股价仍封死涨停,报涨停价269.3元/股,最新总市值1080亿元,再创上市后新高。值得一提的是,8月15日、8月18日,影石创新股价已接连走出两

    0 2025-08-18 15:03:00

  3. 不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投资运作,三亚富溪私募收警示函

    海南证监局近日公告,对三亚富溪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具警示函。经查,发现公司存在不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投资运作且未向投资者进行信息披露的情形,违反相关规定。根据规定,海南证监局决定对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资本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资料显示,三亚富溪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11

    0 2025-08-17 09:23:00

  4. 云南锗业:2025年公司计划生产磷化铟晶片8.30万片(2—6寸)

    云南锗业8月13日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磷化铟晶片产能为15万片/年(2—4英寸)。2024年公司生产磷化铟晶片6.44万片(2—4寸合计),2025年公司计划生产磷化铟晶片8.30万片(2—6寸)。2025年上半年,光通信市场景气度提升,公司磷化铟产品销量增加。

    0 2025-08-13 11:39:00

  5. 非上市险企期中保费净利双增

    非上市险企的半年战报悉数出炉。8月11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非上市人身险公司整体盈利实现跨越式增长,非上市财险公司同样呈现复苏态势。据统计,上半年59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合计净利润突破200亿元,较2024年同期不足百亿元的水平实现翻倍式扩张。在披露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76家财险公司中,

    0 2025-08-12 00: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