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前突然确诊!杭州有医院近一周救治7例
“我老公突发心梗,你们啥病呀?”“也是心梗,过节,给吓得不轻!”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外,两位患者家属交谈着,嘀咕几句:心梗不是冬天多吗,怎么30多度的天还有不少呢?
没错,刚过去的一周(截至5月3日),浙江省人民医院已救治7例心梗患者!
旅游前突然胸闷胸痛……
“像你这样的情况,如果外出旅游,突然发病就很危险了。”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岑雪降对老龚及他的家人说。
今年53岁的老龚,自我感觉身体不错,已经好几年不体检,“自己的身体自己有数!”他平时生活自在,每天吸烟,喜欢旅游,欣赏过不少地方的美景,这次想利用小长假再外出一游。
不想,来医院的4天前,老龚每天早上会一阵胸闷,不过半小时左右会自行消失,便以为是近来工作劳累之故,未引起重视。两天前的晚上,胸闷卷土重来的同时还伴有胸痛,而且还不像前几天一样能缓解,老龚顿觉不妙,便在家人陪同下赶到医院。
在急诊室,通过心电图及验血等检查,老龚被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岑雪降主任等为老龚做了冠脉造影,见其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严重狭窄,手术顺利予以植入支架,“从末次发病到送医院,时间只有1小时,由于治疗及时,患者目前恢复良好。”
“没想到会这么严重,这次还发现了糖尿病。如果早体检、早发现、早治疗,说不定就不会发生这次危险了。”老龚得到了深刻教训。
无独有偶,60多岁的钟大叔也不幸中招。前几天晚上,一家三代人吃着家宴,一高兴,平时不大喝酒的钟大叔喝了不少,情绪十分亢奋。睡前,胸痛、头晕、出冷汗……刚躺下的钟大叔感觉不对劲,赶紧来到医院。冠脉造影手术提示钟大叔右冠状动脉中段起有大量的血栓影,医生迅速为其开通病变血管。家人说:“想不到躲过了冬天,却倒在春夏交替的日子里。”
事后,了解到钟大叔有20多年抽烟史,医生认为,隐患早已存在,喝酒、情绪激动等仅是诱因。
春夏交替,防范仍不能放松
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利宏主任医师认为,心梗发生是气候、行为、生理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春夏交替,心梗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
气温“过山车”伤血管。这段时间,气温忽高忽低,有时昼夜温差超10℃,午间30摄氏度高温与清晨、夜晚的低温交替,导致血管反复扩张收缩。这种剧烈的气温变化易引发血管痉挛,已有动脉硬化者可能出现斑块破裂,诱发心梗。
突击运动存隐患。天气转暖后,部分久坐人群突然进行登山、球类等剧烈运动,心脏负荷瞬间增加数倍。特别是清晨低温时段,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时运动更易引发危险。
饮食失控埋祸根。节假日聚餐易摄入过量油脂和盐分,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高血压和血栓风险上升。
擅自停药风险大。临床发现近三成慢性病患者误认为“天暖血压自然下降”,自行减少降压药等药物的用量,导致病情反复甚至恶化。
王利宏主任表示,无论何时,健康防范不能松懈,给出这些建议:
灵活穿衣护体温: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备好薄外套应对温差,尤其注意清晨、空调房等场景的保暖。
科学运动控强度:避免在清晨天气较冷时出门锻炼,建议选择傍晚时段进行快走、太极等温和运动,运动时保持能正常对话的强度(老年人锻炼心率建议不超过110次/分钟)。
智慧饮食防血稠:聚餐时先吃蔬菜垫底,限制饮酒量(男性<25g/天,女性<15g/天),睡前可适量饮水(200ml温水)。
规范用药守健康;慢性病患者需每日监测晨起血压,药物调整必须经专科医生评估,切忌自行停药。
“突发胸闷痛、左肩背放射痛、恶心冒冷汗等症状,尤其是中老年人,需立即拨打120就医。”王利宏主任提醒。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患者为化名)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
旅行前突然确诊!杭州有医院近一周救治7例
“我老公突发心梗,你们啥病呀?”“也是心梗,过节,给吓得不轻!”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外,两位患者家属交谈着,嘀咕几句:心梗不是冬天多吗,怎么30多度的天还有不少呢?没错,刚过去的一周(截至5月3日),浙江省人民医院已救治7例心梗患者!旅游前突然胸闷胸痛……“像你这样的情况,如果外出旅游,突
-
驻马店:医护人员坚守“医”线 守护健康
全媒体记者 朱俊莹 范妍妍 通讯员 李沐佳当市民们享受”五一”假期的悠闲时光时,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依然坚守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5月1日,记者走访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发现,从急诊室到手术台,从门诊部到住院病房,处处可见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5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妇女儿童医院急诊科,蔡
-
医分钟百科|患者缺氧,输氧流量越大越好吗?
患者输氧时,氧流量并不是越大越好。不同病情对氧流量的含量是有要求的,一般低流量吸氧(1至2L/分钟),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伴有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这类患者呼吸中枢靠低氧来刺激维持呼吸,如果氧流量过大,会抑制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变浅慢,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引起更加严重的呼吸问题。而一般病情较轻、单纯
-
越来越多人突然猝死,医生忠告:猝死之前,身体会发出3个信号
凌晨三点的写字楼依然灯火通明,工位前敲键盘的年轻人不会想到,自己透支的不仅是精力,还有生命的倒计时。猝死这个曾被贴上 "老年病" 标签的健康杀手,正悄悄将触角伸向年轻群体。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心血管内科的王宁医生见过太多令人痛心的病例:30 多岁的职场精英倒在加班途中,20 出头的大学生熬夜后再也没能醒
-
手机一点,汤药到家!重庆邮政推出新服务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杨铌紫 实习生 雷晨阳在医院看完病还要在取药窗口等待一两个小时,领过中药汤剂的市民都懂这种“煎熬”。近日,重庆市邮政管理局联合市内多家中医医院推出“中药快递到家”服务,市民看完病就能潇洒离开,再也不用在医院苦苦等待。据介绍,“中药快递到家”服务有三项内容,包括扫码即走,邮政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