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千年诗词里的襄阳春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5:51:00    

汉江晨雾中,襄阳的春天如约而至。这座孕育了孟浩然、张继、皮日休等众多诗人的历史文化古城,自古便是“南船北马”的诗意交会处,曾目送无数文人墨客的舟楫往来。当浩荡江水与春日新绿相遇,诗人笔下的襄阳便化作了中国文学史上最富诗意的春天意象。从魏晋风骨到当代新声,汉江的春潮始终在诗行间奔涌,将千年的文脉浸润成永不褪色的文化记忆。

汉江春潮:诗意流淌的千年时光

汉江春潮,从千年的诗篇中奔涌而来。

唐代诗人孟浩然在《大堤行寄万七》中写道:“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寥寥数语便勾勒出老龙堤春日里车马如流、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诗人在春草萋萋的大堤上,看着“王孙挟珠弹,游女矜罗袜”的生动画面,不禁思念远方的友人,发出“江花为谁发”的深情慨叹。张祜的《襄阳乐》则以“大堤花月夜,长江春水流”的清丽笔触,描绘出春夜大堤边江水悠悠流淌、月光如水的美好景致,一句“春夜特来游”,则道出诗人专程夜游大堤的雅兴。

《大堤行寄万七》诗意图 周解民 作

早在先秦时期,《诗经·汉广》中“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的吟唱,让汉水女神的神话传说在襄阳的春波中荡漾千年。孟浩然在《万山潭作》中追忆“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的古老传说,李白也在《岘山怀古》中写下“弄珠见游女”的佳句。这些诗篇成了襄阳春色的文化基因,为襄阳的春天增添了浪漫的神话色彩。

襄阳这座“南船北马”之城的春日意象,始终在水的韵律中生长。寒食时节,窦巩在《襄阳寒食寄宇文籍》中写道:“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借眼前春景抒发对友人的思念。孟浩然的“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初春汉中漾舟》),则生动的描绘了冬雪消融后春潭解冻、碧波荡漾的盎然生机。刘禹锡的《踏歌行》不仅描绘了“春江月出大堤平”的美景,更记录了“堤上女郎连袂行”的独特民俗,展现了襄阳女子在春夜大堤上结伴而行的生动场景。

汉江的春潮,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文化的流淌,它承载着诗人的深情与哲思,将襄阳的春天镌刻成永恒的诗意画卷。

《大堤曲》诗意图 张亮 张道成 作

诗酒风流:襄阳文人的精神图景

鹿门山、岘山的春天,蕴藏着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隐逸山林的闲适之趣、登临怀古的哲思境界、诗酒唱和的豪放情怀,共同构筑了襄阳春日独特的文化气质。

在鹿门山的春日薄雾中,孟浩然“春眠不觉晓”(《春晓》)的吟咏穿越千年,传递着隐士的闲适心境。皮日休在此隐居五载,“信马腾触处行”(《襄州春游》)的漫游足迹,丈量出襄阳山水的诗意维度。这种远离尘嚣的生活方式,构筑了中国文人理想中的精神家园。

登临怀古,则是襄阳春日里另一道独特的风景。郑锡的“春生岘首东,先暖习池风”(《襄阳乐》)让人仿佛能感受到从习家池畔吹来的和煦春风。曾巩登岘山而作“烟云秀发春前地”(《和张伯常岘山亭晚起元韵》),既是对春色的礼赞,更是对羊祜、杜预等先贤地追慕。羊祜镇守襄阳时的德政,杜预文治武功的成就,都在文人登高望远时化作精神的坐标。这种怀古之思,赋予襄阳春色深厚的历史底蕴。

诗酒唱和,是襄阳春日里文人豪放情怀的生动体现。李白在《襄阳歌》中写道:“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尽显豪迈。他甚至幻想“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将汉江想象成春酒,这夸张又浪漫的想象,令人称绝。

文人雅士在山水间寻觅先贤足迹,将个人感悟融入自然景物,使襄阳的春天升华为承载文化记忆的精神符号。

《襄阳歌》诗意图 李晓滨 作

春满襄阳:古今交融的时代乐章

襄阳城墙,每一块古砖都承载着岁月的故事,留存着春天的记忆。夫人城头的玉兰花岁岁绽放,见证着时光的流转,似乎在默默诉说着元稹诗中“拂水柳花千万点”(《过襄阳楼》)描绘的太平盛景。

元稹写下的“襄阳楼下树荫成,荷叶如钱水面平”,生动地描绘出当年护城河边绿树成荫、荷叶初长的春日美景。令人惊叹的是,时隔一千多年,诗中所描写的风光与今天的襄阳城几乎一般无二——城上楼、楼下树、池中荷、河畔柳、柳中莺、空中絮、水中云,历历在目。

在时代的飞速发展中,古老的襄阳在春天里展现出全新的活力。源于“神女解佩”的浪漫传说的穿天节,从一个古老的民俗节日演变为集汉服巡游、诗词吟唱、非遗展示于一体的文旅盛会,重现了“堤上女郎连袂行”的盛况。

汉江的春水,宛如一条无形的纽带,紧密连接着古与今。诗词文化主题公园、孟浩然新田园诗大赛等,擦亮了“以诗润城”的品牌;文化旅游线路将古迹探寻与特色体验结合,带领游客深度领略襄阳魅力;诗词评选、朗诵会、讲座等活动蓬勃开展,激发出市民对诗词文化的热爱。

在襄阳这片浸润着诗意的土地上,每一个春天都是一次与历史、与文化、与自我的深度对话。在这里,人们能聆听历史的回响,感受文化的魅力,也能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归宿。襄阳这座城市的春天,因诗词而永恒,因创新而常新。如今,襄阳的新诗意正在不断被书写。


记者:张亚婷

编辑:周杨 | 责编:张丽

审核:刘德祥 周锴

相关文章
  1. 9元观演!郑州大剧院“五月公益惠民月”启动

    春末夏初,郑州迎来一场全民共享的艺术盛宴。记者从郑州大剧院获悉,5月1日,郑州大剧院将正式启动“2025公益惠民月”活动,通过“文化惠民、艺术普及、文旅融合”三大创新举措,将高品质文化服务延伸至城市肌理,为市民打造触手可及的艺术生活圈。据了解,郑州大剧院本届惠民月以“零距离艺术体验”为特色,线上特别

    0 2025-04-28 17:33:00

  2. 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多方面简介

    #四川#​#四川凉山#​#凉山头条#​#美姑头条#​感恩遇见,您可以点下“关注”,每天了解各地地理和人文。一、地理概况 美姑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横断山脉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交汇处,县域实辖面积2731.6平方公里。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最高海拔4042米(大风顶主

    0 2025-04-28 06:43:00

  3. 中新网关注太原文博场所“赏牡丹”热

    本报讯 第42届太原双塔牡丹文化盛会4月25日开幕。中新网以《明代牡丹绽放 助推太原文博场所“赏牡丹”热》为题,报道本届文化盛会依托永祚寺百年牡丹,通过文艺汇演、文化雅集、非遗展示、牡丹写生等系列活动,为民众呈现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报道介绍,根植于永祚寺大雄殿前的“紫霞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全国唯一

    0 2025-04-26 18:07:00

  4. 一滴水,何以协奏“江河万古流”?

    江河万里,泽被千秋;文明如潮,弦歌浩荡。长江,是诗、是歌、是画。一部长江文化史,就是半部中华文明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

    0 2025-04-26 15:27:00

  5. 放“价”迎“五一” 点燃消费热潮~沈河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五一”促消费活动启动

    4月25日,由沈河区人民政府、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沈阳片区管委会主办,沈河区商务局、快手生活承办的“千年商贾地 方城阅古今”沈河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五一”促消费活动正式启动。本次活动以“千年商脉焕新篇”为脉络,深度融合沈河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历史底蕴与沈阳自贸区的开放活力,携手快手平台流量优势

    0 2025-04-26 1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