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国家工程师》将播出 讲述“中国创造”背后的故事
人民网北京5月30日电 (记者赵竹青)在5月30日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策划、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科教频道(CCTV-10)推出6集大型纪录片《国家工程师》,旨在弘扬工程师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让更多人感受“中国创造”背后的奋斗与荣耀。
2024年1月19日,首届“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81名个人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50个团队获评“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他们以爱国奋斗为底色,在重大工程建设、核心科技攻关、装备制造等领域突破创新,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了中国工程技术领域的壮丽篇章。
纪录片《国家工程师》共6集,每集30分钟,全面展现了新时代工程师群体精神风貌与卓越成就。纪录片分别聚焦水电、矿业、装备制造、桥梁、环境、建筑六大工程领域国家卓越工程师群体,以工程师们在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装备制造、关键核心技术、重大发明创造等方面的创新成就为脉络,通过纪实拍摄和历史成就的有机穿插,全面而生动地塑造了中国优秀工程师群像。在“复兴号高速列车”领域,观众将看到中国中车集团原总工程师王军与高铁研发历程的故事,见证中国高铁从追赶到领跑世界的蜕变。在讲述“白鹤滩水电站”设计者张春生、“海底钻机之父”万步炎等人物故事时,影片不仅解析了超深地下工程、深海探矿等尖端技术,更深入挖掘工程师“爱党报国、精益求精、团结协作”的精神内核。
纪录片另一大亮点是将工程领域艰深专业的知识以通俗生动的方式呈现,片中穿插大量科学知识讲解、动画演示与人物采访,从“如何守护江河”到“怎样在海底探索”,让观众更真切地理解工程师们成就背后的智慧、热爱、专注,从技术突破到信仰坚守,多维度回答“国家为何颁发卓越工程师奖”这一时代命题。
纪录片中,工程师们用脚步丈量大地,在云端架桥、海底求索,让钢铁巨龙飞驰,以创新辉映人间烟火,他们不仅是技术的突破者,更是精神的传承者。从“严谨笃实”的治学态度到“自立自强”的民族担当,通过知识的力量、故事的力量、情感的力量,刻画出中国工程师群体的鲜活画像。
-
面向东盟 数智赋能——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贡献广西力量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是全国唯一兼具沿海、沿边、沿江优势的少数民族自治区。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做活广西高质量发展这盘棋,“棋眼”就在扩大开放上,并叮嘱广西要“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
-
经济政策一线微观察丨当人工智能遇上海洋经济——“AI+”激发蓝色新动能
近日,在山东青岛举行的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2025东亚海洋博览会上,“人工智能+海洋”成为一大亮点。海洋领域的各类智能装备集中亮相,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向海图强”进程中的新应用场景。作为本届论坛的同期活动,2025东亚海洋博览会吸引了450余家企业机构参展。水下机器人、水陆两栖无人机等海洋仪器、
-
烽火传承映初心 英雄精神励青春
为深入传承伟大抗战精神,赓续红色血脉,4日,鞍山市委宣传部、鞍山军分区“红色传承”宣讲队走进鞍山市工程技术学校,开展以“弘扬抗战精神,争当红色传人”为主题的国防教育宣讲活动,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深刻而动人的“开学第一课”。宣讲队通过一系列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生动诠释了“民族脊梁”的时代内涵。从老红军
-
加力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对话中央财经大学校长马海涛
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居民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2025年财政政策有哪些亮点?下半年财政政策如何更好发力?本期“对话
-
9月07日(星期日)浙江卫视节目预告
01:34 天气预报01:37 新闻深一度02:05 专题片:西湖02:42 纪录片:南宋03:26 中国梦纪录片展播04:30 人文深呼吸05:30 一本书一座城06:02 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二季06:31 爱心浙江07:00 浙江新闻联播08:10 动画片剧场08:37 经典剧场09:22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