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越来越高,“厘米焦虑”搅动家长神经,“身高追逐战”有多火?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08:34:00    

有没有觉得,现在的孩子长得越来越高了?医生告诉你:是的。在上海部分三甲医院的儿科,还专门购置了一批成人病床来应对高个子儿童。

近来,国内儿科界流传着一则新数据:在过去35年里,中国19岁青少年平均身高增幅居全球前列,男孩猛增8.1厘米,达到175.7厘米;女孩增长6.1厘米,达到163.5厘米。孩子们的身高,远超父母一代。

但这份调查同时显示,超75%的中国受访家庭认为,孩子“未达理想身高”。这种不满意在医院、在消费市场上催生了一场愈演愈烈的“追高”热潮。

“身高门诊”火爆,就诊量逐年走高

周六下午2点多,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儿科,背着书包的学龄儿童进进出出。小学一年级学生飞飞趴在一张治疗床上读着小说《海底两万里》,他的腰上排着一圈小药饼,正在进行穴位敷贴。

小学生在进行“生长贴”穴位敷贴

这是广受家长欢迎的“生长贴”,在医院进行的“大敷贴”一次需要20分钟,“小敷贴”则可以带回家自行敷贴。

“我们住得不近,但感觉在医院敷贴效果好,所以每周五放学就来,周六再来一次。”飞飞妈妈告诉记者。

一旁,家长们俗称的“身高门诊”前,因当日有义诊讲座,聚拢了一群家长驻足咨询。这个门诊全名叫“身高管理及生长发育门诊”。龙华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李倩说,门诊开了有些年头,一直受到家长欢迎。就在今年开春,有家长在网上发了带孩子来就诊的经历,没想到,这份“攻略”让门诊越来越火爆。

记者在网上检索到这条分享帖,发现评论区就有500多条留言,不少家长在这里交换着各自的“追高”经验,而春天则被家长们普遍认为是“追高黄金期”。

家长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追高”帖

家长的“追高”热潮,在医院的数据上也有直观体现。2022年8月,龙华医院首开“身高管理及生长发育”专病门诊,当时设置一周一个半天的专病门诊。此后,就诊人次逐年上升,2023年的接诊量为1500人次,2024年攀升到2200人次。如果算上这一年其他身高相关专家的门诊量,一年因身高就诊的孩子就达到4000人次!

到了今年,仅第一季度,该医院身高管理相关专家、专病门诊已接诊近千人次。从本月开始,为满足患儿和家长的需求,龙华医院儿科在徐汇、航头两大院区的“身高门诊”增设至每周三个半天。

家长追逐“完美身高”,医生感觉“压力不小”

春天长个子,有依据吗?中医确实有“冬储春发”之说,认为经过一个冬季能量的储备,孩子的身高在春季迎来“拔高季”。采访中,不少中医和西医也告诉记者,家长带孩子看身高的就诊高峰原本在寒暑假,但近年发生了变化,春天成为又一“追高”就诊高峰期。

龙华医院儿科医生万莉萍发现,此前,大多数干预期在6岁左右,可如今两三岁的幼儿也来了,“家长往往因为在学校或社区的例行体检时被告知孩子发育落后了,想来寻求医学干预手段。”

“得益于养育观升级、丰富的营养支撑,中国的孩子已经越来越高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陆文丽也注意到中国青少年平均身高增幅居全球前列的数据,事实上,她所在的儿科病房已采购了成人尺寸的床,以更好服务高个子儿童。

这份“重视”,有时也令医生感觉压力不小。陆文丽的门诊上,不少家长带孩子来看发育问题,主因就是孩子的身高没达到预期。

“不少家长认为,女孩身高最好不要超过一米七,不然找对象困难,男孩则要一米八以上,找对象、找工作的机会都会增加。”陆文丽与同事们做过一个小调研发现,现今上海家长认为的“完美身高”是:女孩169厘米,男孩180厘米以上。

多名医生表示,真有家长到门诊提出“要让孩子长多少公分”的具体目标,“对这样的要求,我们压力很大”。

要知道,人体的最终身高是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遗传因素对身高的影响占60%-80%,后天因素约占20%-40%,包括营养、环境、疾病、心理等。而医院开设的生长发育相关门诊,实际上是面向生长发育存在缺陷的孩子的,比如矮小症等。此外,还可能会涉及到一些罕见病。医生们估计,当前约半数就诊的孩子,并不属于这些患者群体。

“厘米焦虑”下,孩子留下终身遗憾

不能接受“矮人一截”的家长,还在寻觅着各种“拔苗”手段。

龙华医院儿科副主任石李每周有一个周末门诊,如今,门诊往往从早上7点多开始,一直看到晚上7点多。“我当中就吃几口午饭,尽可能让家长和孩子少等待。”石李发现,不少前来问诊的家庭中,错误的“追高”方法一大堆。

“首先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生长落后,须先排除疾病因素。实际上,更多孩子长不高,是因为平时运动量太少,或长期睡眠不足。要知道,运动、营养、睡眠三大因素对生长发育太重要了。这三点做好,不需要额外干预。”石李还发现,不少孩子是“吃”出了问题,比如,有家长长期给孩子吃人参、太子参、西洋参等。

石李(右)与同事开展身高与生长发育咨询义诊,家长们拿着孩子的骨龄等检测报告聚拢而来

“儿童正常饮食就可以了,长期随意进补会引发早熟、营养过剩,就是不长个了。”石李在门诊上,一遍遍地对家长科普。

抱着希望孩子“高人一等”的心态,更有家长在市场上寻求干预手段。从骨龄检测到生长激素注射,相关产品市场份额逐年走高。

以生长激素为例,在我国已形成百亿市场格局。有医生感慨,生长激素何尝不是家长们的“豪赌”,动辄上万的价格,需要每月注射。在网络上,“你会为孩子长高5厘米投入10万吗?”等广告语,也不断刺激着家长们的神经。

对于来到门诊、希望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的家长,陆文丽总会婉拒,因为“超适应症使用,会引发颅内高压、血糖紊乱乃至肿瘤风险上升等副作用。”

即便如此,依然有少部分家长“走极端”,在网上交流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的经验,更有甚者跨国寻求“断骨增高手术”。陆文丽接触过手术失败回国的病例,直言“非常可惜”。

“这些孩子其实长得不矮,往往就因为差了几厘米,没达到所谓的理想身高,家长就铤而走险。”陆文丽说,一些家长陷入的“厘米焦虑”,让孩子留下了终身遗憾。

相关文章
  1. 热搜!“喝牛初乳导致性早熟”?真正危险的是……

    家长在孩子的营养补充上往往都操碎了心,各种营养品、保健品,只要听可能对孩子好,都毫不犹豫买回家。但最近一条热搜却让家长们紧张起来了——#喝了半年牛初乳6 岁女孩查出性早熟#。新闻里说,江苏一个 6 岁女孩乳房发育,检查后评估为中枢神经性性早熟,家长说孩子喝了半年牛初乳。图片来源:新闻截图之前说“牛初

    0 2025-08-13 18:53:00

  2. 长沙市第一医院“托管”清水塘街道社区卫生中心 居民就医获得感持续增强

    华声在线8月12日讯(全媒体记者 唐璐 通讯员 吴宗谕)“以前看病经常跑大医院,现在家门口就有三甲医院专家问诊。”近日,家住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街道的张阿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完康复理疗后说。2022年以来,清水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长沙市第一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长沙医院)全面“托管”,中心

    0 2025-08-13 07:36:00

  3. 心灵护航到一线 武汉市武东医院心理服务为职工添“心”力量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李燕 通讯员 孙琳 贾子剑)7月25日下午,武汉市武东医院心理专家团队走进湖北华电青山热电有限公司,以“关爱心理健康 疏解生活压力”为主题,为企业职工打造了一场治愈系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此次活动由企业工会策划,各部门职工踊跃参与。作为深耕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机构,医院近年常

    0 2025-07-28 11:54:00

  4. 和平社区“益企 Party”走进希华爱康健医院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佳衡7月25日下午,由深圳市罗湖区南湖街道和平社区党委主办的“益企 Party”活动第三期走进深圳希华爱康健医院。近30位辖区企业负责人、高管齐聚一堂,以健康为纽带、链接社区资源,探索企业合作共赢新路径。南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经济办主任高建军表示,将强化街道

    0 2025-07-25 20:33:00

  5. 2人带婴儿入境遇检查扔下孩子就跑

    近日,在广东珠海拱北口岸大厅,2名成年旅客带着一名婴儿,经海关“绿色通道”入境。海关关员发现这两名旅客神情紧张,有明显躲避监管动作,便将其截查进行重点查验。经初步调查,该女子是孩子的亲生母亲,而两名涉事旅客却并非夫妻关系,企图结伴逃避海关监管。经海关工作人员清点,两人共藏匿了102部旧手机。来源:央

    0 2025-07-23 08: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