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牵引 供给创新 “洋口味”变身浙江“新特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9 16:41:00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消费与供给的辩证关系是核心。在浙江,西餐、咖啡等曾经的“舶来品”,通过深入的本土化创新,正转化为受市场欢迎的“新特产”。这一过程展现了消费升级引领产业进阶、产业升级又催生新消费需求的景象,为全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浙江样本”。

从消费输入到供给输出 青田西餐走出产业新路

近期,青田西餐再次“走红”社交网络。“每百人拥有一间咖啡馆”“满街都是西餐厅”的打卡探店视频获千余赞。在“华侨之乡”丽水市青田县,38.1万华侨带来的“喝咖啡、品红酒、吃西餐”消费习惯,早已不是小众“洋爱好”,而是构成了庞大且稳定的本地消费市场。“华侨把欧洲的生活方式带了回来:在我们青田,咖啡、西餐并不仅仅是潮流,而已经融入了百姓日常的‘烟火气’。休息时间来一杯咖啡,是上至中老年人,下至青年的选择。”青田西餐产业发展中心西餐产业科科长郭麒好表示。这一独特的在地消费场景,为产业萌芽提供了最初土壤。

据悉,青田县内西餐相关消费市场成熟,截至今年5月全县有646家咖啡馆、110多家西餐厅及烘焙店,本地对西餐、咖啡的消费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土壤,也推动了“欧洲食品青田制造”的产业方向。

从2018年起,青田以人才培训为起点,开展“青田西餐大师”的“三型九类”西餐产业技能人才培训,并逐步向打造西餐全产业链延伸。一个以人才供给为先导的产业循环起始于此。2023 年,青田县开始支持培训学员加盟开设“青田西餐大师”门店,目前已形成24家门店(含9家旗舰店)的规模,遍及丽水、杭州乃至浙江省外的晋江市、成都市等地。至此,青田西餐完成了从“消费输入”到“供给输出”的关键一跃。现在,当地还建设青田西餐大师产业园,完善供应链环节。

掌握核心要素 赋能产业本土化

产业的本土化发展其根基在于对核心要素的掌控。浙江省食品产业通过创新,将关键要素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对于青田西餐的发展,最核心的要素是人才。

“在国内,西餐的发展不同于中餐的普及,需要更强的专业性:开店和长期经营离不开专业人才,若技能不足很容易导致经营困难,因此人才是门店长足发展的关键。”郭麒好表示。而根据当地走访调研,消费市场及从事西餐行业的从业人员也存在提升专业技能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开店、供应链等环节多属市场行为,政府更多通过政策引导加以支持与培育;相较而言,培训环节更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整合资源,因此适合作为切入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通过先抓人才培训,壮大从业人员队伍,再逐步延伸至门店拓展、供应链建设,形成“培训-门店-供应链”的链条,符合“三产促二产带一产”的产业发展规律。

人才要素通过“青田西餐大师”的培训体系得以解决,而供应链的本土化,也是产业扎根的关键一步。为此,青田县提出了“欧洲食品青田制造”的口号,并实实在在落地。“目前我们还和青田的农旅投公司一起,打造了一个青田西餐大师产业园。”郭麒好介绍,园区内已有企业按照欧洲标准生产西班牙火腿(萨拉米)、太妃糖、小西点等。这意味着青田西餐正在加速掌握以供应链为核心的源头,从人才到食材,减少了对进口的依赖,构建了更惠及青田当地经济发展的产业链条。

“目前还是要一步一步把产业做起来,才能顺理成章地招引供应链企业。因为门店增加、需求扩大,品牌发展好了,供应链企业才愿意落地青田。”郭麒好说道。

重构消费场景 “咖啡+”解锁乡村融合新范式

近年来,咖啡在国内消费占比迅速攀升,催生出更本土化的消费场景。在义乌李祖村,“农创客”金莹开设的“赤道村咖”让人看到了“咖啡+”文化融合的魅力。店面开设于李祖村中传统的木结构民宅,店内装饰则是流淌着野性风情的非洲特色风格。这代表着两大相隔甚远的文化——产自非洲的咖啡豆和浙江乡村的拥抱。

这种象征在核心商品咖啡上有着更为深切的体现。“我们结合李祖村特产——梨膏糖,推出特调系列,如梨想拿铁、梨好美式、梨膏糖柠檬水、梨香乌龙,目前为店内独有的特色产品。”这种创新,将西方的咖啡文化与浙江乡村的地域特色、物产相融,打造了一种“土洋结合”的味觉和文化体验。“赤道村咖”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消费场景,单店节假日最高日销可达约200杯。

在浙江,“咖啡+”文化已经深入乡村,为这味“洋饮料”构建出了一个个在地化的消费场景。在慈溪市,杨梅汁的浆果香气融入使咖啡有了更清新的味觉呈现;在衢州市,羊棚咖啡、稻田咖啡为消费者留下一方归田园居的愿景。而在李祖村,村咖构建了乡村的消费和创业“小气候”。李祖村约有8家咖啡店,金莹认为:“‘村咖’相同业态之间虽有竞争,但每家店各具特色,是在进行差异化共存。”在“赤道村咖”附近有香道文创门店,金莹会将咖啡渣供给做香的创业者,实现资源共享、互相“引流”。

正如“青田西餐大师”目标在于撬动供应链源头,消费需求的升级,会带来产业形态的变革,推动产业从单一产品竞争转向整个生态的协同发展。金莹的咖啡店有自己的全球供应链:“上游在乌干达及东非国家设生豆工厂,中游在云南设烘焙工厂,下游在义乌做包装。”这不仅保证了品质,更重要的是,她以此为核心,给更多计划返乡开咖啡店的年轻人搭了把手:“我们的供应链通过提供咖啡豆、咖啡机等设备源头资源,以及设计、装修支持,助力年轻人返乡在村里开咖啡店。”这已不只是开家店那么简单,而是在搭建一个以供应链为基础、能帮助小微创业者的新生态。

青田县也正发力咖啡产业链。当地谋划打造“青田咖啡”品牌,通过品牌加盟、开设门店的形式,拉动当地咖啡全产业链的发展。郭麒好介绍:“我们计划是以装修-门店-产品-供应链-周边文创-咖啡器具等链路进行标准化,逐步实现全产业链贯通。目前我们会在青田咖啡之窗打造第一家“青田咖啡”品牌标准化样板店,预计在十一月份之前落地,并发布相关标准。”

从青田西餐到义乌村咖,浙江食品产业升级体现了消费与供给的协同关系。该省食品企业从消费端需求出发,掌握人才、供应链等核心要素,做好本土化;最后重新定义消费场景,创新输出供应链生态。

(张恒金)

相关文章
  1. 布洛芬不能配咖啡?医生提醒:这三种吃法危害很大!

    近期,“咖啡因 布洛芬”词条冲上热搜。不少网友惊呼:“原来布洛芬不能和咖啡一起吃?我一直都是冰咖啡就药下肚啊!”也有人质疑:“布洛芬里本来就有咖啡因成分,怎么还说不能一起喝?”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药学部主任、主任药师黎小妍,请她来为我们解答。空腹服布洛芬:抑制胃黏膜保护机制黎

    0 2025-09-03 19:26:00

  2. 填补国内空白!《数据标注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标准发布

    8月29日,在2025数博会数据标注高端对话暨供需对接会上,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和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联合牵头编制的《数据标注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标准发布,该标准填补了我国数据标注产业人才标准的空白。数据标注产业是对数据进行筛选、清洗、分类、注释、标记和质量检验等加工处理的新兴产业。该标

    0 2025-08-31 00:11:00

  3. 消费牵引 供给创新 “洋口味”变身浙江“新特产”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消费与供给的辩证关系是核心。在浙江,西餐、咖啡等曾经的“舶来品”,通过深入的本土化创新,正转化为受市场欢迎的“新特产”。这一过程展现了消费升级引领产业进阶、产业升级又催生新消费需求的景象,为全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浙江样本”。从消

    0 2025-08-29 16:41:00

  4. 破堵点!给教授创业吃下“定心丸”

    他们是实验室里的科研骨干,更是产业创新的“种子选手”。日前,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商学院共同举办的苏州首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班结业。该班45位经层层选拔的“教授级”学员,来自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研究领域,都与苏州市重点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嵌合。破堵点,打通教授创业的“最后一公里”在苏州龙头企业

    0 2025-08-27 07:53:00

  5. 人挤人的暑假,这座云南小城避暑也避世

    在大多数外省游客看来,位于“避暑大省”云南的小城——普洱——存在感并不算高。但也因此,这里没有汹涌的人潮、商业化严重的古街,有的是绿意盎然的山林、茶与咖啡的香气,以及动植物的蓬勃生机。如果想要寻找一个气候清凉,能真正让身心静下来的避暑地,云南普洱必定是个绝佳的选项。喝茶、品咖、看山间云海……在普洱,

    0 2025-08-12 11: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