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入围公示!曲周科技小院团队上榜
4月7日,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入围名单公示,30名个人、30个集体拟获表彰。
在集体名单中,中国农业大学曲周科技小院团队上榜。122人的团队,35周岁以下青年110人,这些“新农人”带来哪些新理念、新技术?
让我们走进科技小院,倾听这些年轻人的奋斗故事——
【新农人】
春季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
近日,曲周县顺义村、马兰村等10个村庄的村民们齐聚南里岳科技小院,中国农大学生谭艳配合苗情遥感图,展示当前麦苗长势与土壤墒情分布情况,并结合最新测土配方数据,为各村提出个性化肥水管理方案。
“学生们讲的知识,村民听得懂、用得上,收获特别大。”顺义村党支部书记李瑞卿说。
曲周县地处黑龙港流域,是典型的浅层咸水型盐渍化低产地区。
200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团队走进曲周县白寨村,创建了第一个科技小院,探索带动中国小农户增收的新模式。
从那时起,一名名中国农大研究生被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解决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前衙科技小院的学生向农户讲解葡萄种植技术。(资料图)新华社发
曲周县前衙科技小院“院长”、中国农大学生佘宗港2024年在曲周县前衙村待了200多天。从小生活在城市的他来到小院,买菜做饭、开三轮车下地,样样都得学。
曲周县前衙村种植葡萄有20多年了。此前由于连作障碍、病虫害、土壤不健康等问题,葡萄产业未能做大。
中国农业大学前衙科技小院的师生们来到这里,改良土壤、引入新品种,改变施肥、浇水、轮作方式,土壤质量逐渐恢复。2024年,他们推广阳光玫瑰、美人指等葡萄新品种,实现每亩增收超1万元。
“除了晚上睡觉,小院大门从不关,村民有事抬脚就进。”佘宗港说,该施啥肥,苗有啥病,能解答的问题他们当场解答,解答不了的,查资料问老师,一定要给出个答案。

曲周科技小院学生在麦田中进行土壤取样。(资料片)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供图
【新技术】
一头连着高等学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科技小院为农民提供着零门槛、零费用、零时差、零距离的农技服务。
王庄科技小院带领农民选种优质麦,生产石磨面粉,增加农民收入;后老营科技小院通过推广西瓜嫁接、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等技术,推动当地西瓜产业加速发展……
一届届中国农大研究生来到科技小院读研,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将诸多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落地;曾经靠经验种田的农民改变传统观念,更加重视科学种田,农产品也逐步走上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
打通先进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2009年以来,通过结对帮扶、政策咨询、一线宣讲等方式,科技小院开展农业科普培训4000余场,服务20余万人次,1万多名农民成为懂技术的“土专家”。

2024年6月,在曲周县王庄村“绿色吨半粮”试验田,叶松林(左一)、郝展宏(右一)和王庄科技小院的学生一起察看小麦长势。河北日报记者王璐丹摄
2023年4月,一场绿色增粮与乡村振兴大会战在曲周打响。张福锁院士联合多家单位,要在这里建设“绿色吨半粮”万亩试验基地。叶松林、郝展宏、冯小杰、蔡东玉四个90后研究生,决定自掏腰包承包1000亩地,展开攻关。
在曲周科技小院的试验田里,他们推动“四密一稀”条带种植微灌水肥一体化、卫星导航夏玉米精量播种等技术落地应用。
他们的试验取得阶段性成果。2024年,曲周县的攻关千亩方小麦玉米周年亩产达1.52吨,“麦田合伙人”在昔日盐碱地上,种出了“绿色吨半粮”。
探索农业绿色转型的新路子,10多年来,科技小院师生在曲周县先后研发、引选高产高效技术37项,高产高效技术采用率从17.9%提高到53.5%,持续带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7日14时,马拉维中部区卡松古县里萨萨兹科技小院正式揭牌。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非里(右)在揭牌仪式现场。(资料片)高新月摄
【新未来】
2024年9月5日,在北京举办的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工作年会上,中国农业大学和马拉维科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建科技小院非洲中心,丰富非洲农民的“粮袋子”。
科技进步难以转化为小农户的生产力和收益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中国农业大学在曲周县创新探索科技小院模式,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从科技帮扶的1.0版本,到产业兴农的2.0版本,围绕县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曲周科技小院正在向着3.0版本进发。
2024年,曲周县与中国农业大学新建8个科技小院,科技小院总数达到15个,700多名研究生来到这里,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

2024年1月,中国农业大学学生在曲周县苗乐园科技小院记录农作物生长数据。曲周县委宣传部供图
因为不怕吃苦,才要“自找苦吃”。
科技小院里的这群年轻人,
在田间找到了“人生的旷野”,
也让“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时代课题
有了新答案!
(文/河北日报记者孙青、刘荣荣)
编辑:帆帆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
光峰科技在「车规级投影巨幕」时代做对了什么?
在汽车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智能座舱的创新成为各大车企角逐的焦点。其中,能投射32英寸巨幕、亮度足够抵抗日光、能在-40℃到85℃极端环境下稳定工作的车规级投影巨幕系统,正成为车企争夺高端市场的「超级武器」而在这场刚刚开始的战争中,有一家企业早已悄悄筑起了「护城河」:全球首个实现车规级投影巨幕系统量产
-
“巴别鱼”梦想落地 “深圳造”AI耳机崛起
南方财经记者吴佳楠 深圳报道近期,在一场比赛的聚光灯下,AI与人类译员的同传对决进入白热化。当记分牌定格在1170:1062,深圳时空壶的W4 Pro AI同传耳机以破千分的优势胜出——这款搭载40种语言、93种口音的AI同传耳机,正将跨语言对话的延迟压缩至3—5秒。这场比赛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深圳
-
七彩虹闪耀Bilibili World 2025:玩创星球引爆游戏娱乐狂欢
BilibiliWorld 2025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位于3H馆3A25展台的七彩虹以“i你所爱玩创星球”为主题,携NVIDIA打造了一场集AI技术、硬件潮品与沉浸式互动于一体的科技狂欢,吸引了无数玩家驻足体验,现场人潮涌动,互动热情高涨。破界AI次元,七大主题空间引爆探索热潮踏入七彩虹展
-
看!200余项“黑科技”集结贵州科学城
7月8日,贵州科学城第二届科技创新暨四城联动交流周夏季系列活动之贵州科学城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推介会举办。当天活动集中展出了来自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医科大学等省内高校、企业以及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贵州研究院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握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重要部署。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把握重点任务,从体制机制上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