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与趋变:敦煌汉简书写研究》集古人之旧焕当代之“新”
中新网兰州4月27日电 (记者 冯志军)“在四万多首现存唐诗中,用对联的方式集古人之旧形成新的对联;在书法形式上,保留民间书写一定自由度的情况下,自行舒张且更多靠近魏碑体。”《适时与趋变:敦煌汉简书写研究》首发式暨“诗林集古录——李逸峰集唐诗书法展”26日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开幕。
此次展览共展出书法作品89件,展品以集唐诗联与化用唐人诗句的自作诗为核心,既凝练传统诗韵之美,亦彰显其艺术探索的独到视角。笔墨间气韵流转,字里行间文脉传承,吸引观众在此方寸天地中,深切体味中华书法的精神内核与文化魅力。
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介绍说,为进一步挖掘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馆特别策划此次展览和新书发布仪式,旨在更好地利用好、展示好、传承好简牍资源,立足新时代新要求,不断开创中华文明繁荣发展新局面、新气象。

4月26日,《适时与趋变:敦煌汉简书写研究》首发式暨“诗林集古录——李逸峰集唐诗书法展”开幕式在甘肃简牍博物馆举行。甘肃简牍博物馆供图
作为目前中国汉简藏量最大的专题类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近4万枚汉、魏晋时期的简牍,记载内容涵盖了当时政治经济、丝路贸易、诏书律令、仁孝之义、情谊往来等,如同一部记录汉代丝绸之路的“百科全书”。
“在现存浩瀚的唐诗中,用对联的方式去集古人之旧形成新的对联,是曾经很多文人作为日常消遣或作为文化积累的一个重要的方式。”甘肃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登渤说,这就需要在四万多首现存唐诗中不停去徜徉,要对古人留下的金句有着非常高程度的熟悉,甚至是烂熟于心,但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利国表示,书法艺术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沉淀与审美情怀,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也是展现文化自信与魅力的重要窗口。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搭建起甘肃、河南两省学者、艺术家交流的平台,激发更多思考,挖掘书法背后的文化价值,促进书法艺术与现代学术的深度融合,为推动书法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完)
-
总营收超7.6亿元,上海博物馆古埃及文明大展创下多项世界纪录
新京报讯 据“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8月17日,持续13个月的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在完成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创举——连续开放168小时后,于当晚24点圆满收官。这场文化盛宴,以逾277万人次观众、逾7.6亿元展览总收入、逾300亿次全网曝光量创下全球博物馆单个收费特展参观人数、总
-
甘肃榆中:物资转运需运输保障!请联系→
【来源:甘肃交通广播】转载请注明来源 甘肃交通广播(记者 周伟妮)为做好兰州市榆中县抢险救援运输保障,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兰州市和临近的白银市、定西市、临夏州交通运输部门紧急储备了一批货运车辆和客运大巴,有驰援灾区物资运输和人员转运需求的,可与以下人员联系:甘肃省交通运输厅:朱海曦181520396
-
为期两年半 甘肃省公开征集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问题线索
中国甘肃网7月22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记者 程健 实习生 元翔宇)为全面落实国家开展的《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专项整治行动方案(2025-2027年)》部署要求,7月22日,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公开征集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问题线索的公告。据了解,此次征集时间自今年7月开始,至2027年12月结束,
-
辽宁省博物馆:经典文物承载历史 数字展览带来新体验
进入暑假之后,各地的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都迎来了客流高峰。在辽宁省博物馆,最近工作日的平均客流量近1.5万人次。这个暑假来到辽宁省博物馆,在古代辽宁展厅一定不能错过的文物要数这款玉猪龙。玉猪龙一般出土于牛河梁等这种高级别的红山大墓之中,这款玉猪龙是辽宁省博物馆从朝阳市建平县征集而来的。从外观上看
-
指尖触摸千年文明 穿越时空竹简课堂
为丰富辖区青少年儿童的假期生活,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7月15日,西站街道西客站社区组织辖区儿童前往简牍博物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课堂体验活动。孩子们在社区工作人员和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有序进入博物馆。讲解员从简牍的起源、发展、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让孩子们对简牍这种古老的书写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