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是如何定价的?
来源:【矿业界】
近日,中美双方就关税政策频频“过招”,美国率先“发难”,挥舞“34%关税大棒”,中国随后“11箭齐发”,打出一系列反制“组合拳”,其中就包含了“对部分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详情请见“中方对等反制美国!对中重稀土‘下手’,美指期货暴跌!”)将稀土这一重要战略资源再次推向大众视野。
美国与乌克兰关于“稀土等资源换取美国对乌援助”的风波尚未平息,近日发生的缅甸地震又引发部分媒体担忧影响其稀土供应,引发市场波动。从资源安全到国家安全,稀土的定位再迎战略升级。
为此,矿业界特别推出稀土的定价机制分析专题报道,围绕稀土的资源储量和生产情况、全球稀土定价与市场情况等进行分析,以飨读者。
稀土是镧系元素以及钪、钇等17种元素的总和,通常分为轻稀土和重稀土两类。稀土主要应用于石化、冶金、永磁材料等领域,是重要的战略金属资源。稀土定价以企业报价为主,不同稀土元素价格差异较大。2023年,氧化镨钕、氧化镨等轻稀土平均售价为27万元/吨,氧化钬、氧化镝等8种重稀土产品平均售价为312万元/吨。2023年,全球稀土市场规模估计为2300亿元人民币。

图片来源:网络
全球稀土定价与市场情况
一是稀土定价从企业报价转向交易所报价。美国企业稀土报价较为稳定,仅在2011年前后出现较大波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基于国内主要稀土贸易商和生产商数据汇总稀土报价。1994年~2019年,除钪元素外,其他稀土氧化物价格走势相似,表现为小幅波动后急剧上涨,再回落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2011年前后,全球稀土需求增长和供应减少导致多种稀土价格达到历史峰值,但随着供应增加,2013年后稀土价格回归稳定。2024年,美国最大稀土生产商芒廷帕斯材料公司(MP Materials)公布的稀土氧化物精矿销售均价为4414美元/吨,镨钕产品销售均价为51000美元/吨,比我国镨钕均价391667.49元/吨低约8%。

图片来源:网络
二是行业平台、分析平台等可向市场提供稀土价格参考。稀土氧化物报价可从多个渠道获取。其中,金属导报(Fastmarkets MB)、亚洲金属(Asian Metal)等行业平台分别提供北美、亚洲和中国市场的稀土氧化物报价。美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等发布稀土市场年度报告和趋势分析,为政策制定和长期市场预测提供支撑。贸易经济(Trading Economics)和全球指数(IndexMundi)等分析平台发布稀土行业研究,适合进行宏观研究。
全球稀土市场情况
01 稀土储量较丰富,全球分布广泛。
一是全球稀土资源储量整体变化较小,勘探新增储量大于消耗量,呈上涨趋势。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1995年,全球稀土储量约为1亿吨;2002年,我国稀土储量大幅下滑导致世界稀土储量减少,但我国仍是全球储量最大的国家,约占30.68%;2009年起,世界稀土总储量随我国和巴西储量增加而上涨,最高时达1.4亿吨;2016年后,全球稀土储量基本稳定在1.2亿吨左右,仅在2021、2022年因俄罗斯储量变化而小幅波动。
二是全球稀土储量结构向多元化发展,储量大国增多。1995年~2001年,全球稀土储量分布集中度高,中国、独联体、美国分别占全球的43%、19%、13%,合计占75%;2002年~2008年,集中度下降,前三国家和地区占全球的67%;2009年后,稀土储量结构调整,主要储量大国为中国(37%)、越南(18%)、巴西(18%)、俄罗斯(8%),合计占81%。
三是各国主要稀土矿类型不同,独居石是当前主要用于生产的工业矿物。目前,已发现的稀土矿有250种以上,可用于生产的工业矿物仅10余种,独居石、氟碳铈、铌钇矿和磷钇矿是主要工业矿物。独居石矿物成分中REO含量可达50%~68%,广泛分布于中国、美国、印度等国。氟碳铈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南非等国。铌钇矿和磷钇矿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

图片来源:网络
02 稀土开采、冶炼集中度较高,大部分产能位于中国。
一是稀土矿产品开采量整体维持上涨趋势。1994年,全球稀土矿产品产量为6.45万吨,2023年升至35万吨,年均增长率约为6.23%。1994年~2010年,全球稀土产量因我国产量提升而增加;2011年,我国加强环保要求,关停部分小型稀土矿山,产量下降;2018年起,美国、缅甸、泰国等国加快稀土产业布局,我国同步增加稀土配额,全球稀土矿产品产量提升。
二是稀土矿产品开采集中度经历了降低-升高-降低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全球稀土矿产品开采由美国主导,我国开采量逐渐提升,全球稀土开采集中度下降。1986年,我国稀土矿产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主要供应来源。1998年~2014年,我国供应了全球几乎所有的稀土矿。2018年后,美国重启稀土项目,缅甸等国开始开采稀土矿,全球稀土矿供应多元化。
三是稀土冶炼分离产能大部分集中于我国。2022年,全球稀土冶炼分离产量约为28.9万吨,同比增长11.1%。其中,我国产量约占94%,是全球稀土冶炼分离中心。

图片来源:网络
四是稀土回收成为稀土供应的重要补充。2022年,全球稀土回收量为7.8万吨REO。其中,我国约占70.5%,其余产能分布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五是中国稀土产能具有全球成本优势。1990年~2005年,我国稀土企业凭借成本优势迅速发展,国际稀土价格下降30%~40%。此后,美国、澳大利亚停止本国稀土开采,转而从我国进口,美国芒廷帕斯(Mountain Pass)稀土矿于该时期关闭。2011年,稀土价格大幅上涨,澳大利亚莱纳斯(Lynas)、美国莫利(Molycorp)等公司进入稀土行业,但随后稀土价格快速下降使其股价大幅下跌。
03 全球稀土消费区域集中度高,消费价值集中。
一是全球稀土消费呈上涨趋势,约七成集中在我国。1997年,全球稀土消费约为6.6万吨,2020年,增长至16.7万吨,年均增长4.1%。2002年后,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稀土消费国,消费量由2010年的8.7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11.5万吨。
二是稀土应用广泛,稀土永磁材料市场价值大。稀土因独特电子层结构和特性,在永磁材料、催化材料、陶瓷、玻璃等领域广泛应用。稀土永磁材料占全球稀土消费的35%,产生行业91%的市场价值。新能源汽车和电子工业等领域占全球稀土消费的35%;稀土催化材料主要用于汽车尾气净化,消费占比约为26%;其余消费领域包括电池、陶瓷、荧光粉等。

图片来源:网络
04 全球稀土贸易呈现产业链分工格局。
全球稀土贸易上游资源由美国、澳大利亚、缅甸等流向我国;中游加工环节以我国为核心;下游永磁体由我国和日本出口至其他国家。
一是稀土上游贸易呈现阶段性上涨,主要出口国为美国和澳大利亚,主要进口国为中国。1994年~2023年,全球稀土及其他矿产品贸易经历3个阶段,1994年~2016年为缓慢增长期,该时期全球贸易额由3.6亿美元增长至12.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约为6.0%;2017年~2020年为波动调整期,贸易额整体波动上升;2021年~2023年为快速增长期,贸易额由24.9亿美元跃升至152.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147.6%。
二是全球稀土中游贸易额与稀土价格高度相关,贸易格局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2012年前,美国、日本、奥地利和德国等为主要进口国。2012年后,我国逐渐成为最大进口国。到2023年,我国将占全球进口量的71.3%。
三是全球稀土下游贸易额小幅波动,出口主要集中于我国和日本,进口国相对分散。2012年~2023年,全球稀土永磁体贸易额先降后升,最终由50亿美元左右升至55亿美元左右。
本文原载于《中国矿业报》2025年3月18日4版
原标题:《稀土是如何定价的?——部分能源和矿产资源初级产品定价机制研究系列报道之四十二》
本文来自【矿业界】,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关于新冠疫情防控与病毒溯源的中方行动和立场
新华社北京4月30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0日发布《关于新冠疫情防控与病毒溯源的中方行动和立场》白皮书。全文如下:关于新冠疫情防控与病毒溯源的中方行动和立场(2025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目录前言一、为新冠病毒溯源贡献中国智慧(一)中国积极主动开展新冠病毒溯源研究(二)中国公开透明发
-
新华鲜报|“数字中国”10周年!中国数字经济加速跑
数字中国”10周年,中国数字经济“成绩单”亮眼!2024年,我国数据生产总量同比增长2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0%左右;算力总规模达到280EFLOPS,建成5G基站425.1万个……2025年恰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10周年。4月29日在福建福州开幕的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一连串
-
美关税回旋镖持续:节日鲜花凉了、超市货架空了、医疗供应链崩了
近日,美政府滥施关税政策的影响持续发酵,美国多个行业受到冲击。母亲节临近,美国花卉行业陷入“旺季不旺”的困境,进口鲜花及包装材料成本激增,多地花店面临涨价与客源流失的双重压力。与此同时,关税冲击波正蔓延至消费品和医疗领域,美国零售业面临物价上涨与“空货架危机”;民众纷纷转向二手店,二手市场交易量飙升
-
国际观察: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政策正在走进死胡同
郑韬长期以来,美国习惯将世界看作弱肉强食的丛林,让世界为自身特权“买单”。近来美国政府更是变本加厉,将美国内部问题引发的困境归咎于外部世界占美国便宜,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经济体加征关税。美国“自己生病强迫别人吃药”的霸道做法损人害己,招致内外广泛批评,这条路注定越走越窄、陷进死胡同。美国所谓“对等
-
【生态环境周观察】光伏龙头晶澳科技暴亏46亿;宁德时代发布新一代钠电池;特朗普煤炭复兴政策或加剧产业工人尘肺病问题
【生态环境周观察】是钛媒体旗下的特色周报产品,旨在将每周全球生态环境领域最重要的政策、事件、讨论、数据呈现在读者面前,用最真实、前沿的信息,捕捉我们身边微小而重要的变化。环球同此凉热,视野点亮未来。政策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4月25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