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是什么让这堂笑中带泪的人生必修课历久弥新?——写在与《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暂别后
戏剧本质上是一门凝聚群体力量的艺术形式,正如“星期二的课”这个有爱的剧组。它搭建起独特的桥梁,促成人们在特定时空环境下相聚、交流与碰撞,传递着某个特定群体所共有的生命体验、情感波澜与价值思索。

上周末,由金士杰、卜学亮主演的话剧《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回到中国大陆地区的首演地上海人民大舞台,完成了其巡演十四年后的收官场。该戏剧作品根据美国著名作家米奇·阿尔博姆的畅销书《相约星期二》改编而成,讲述了一位得了渐冻症的老教授莫利,与他的学生米奇在每个星期二的早晨围绕“生命、死亡、爱、工作、家庭、衰老……”等人生话题,展开的临终前最后的14次对话。
把时间往前推一个月的夜晚,我的微信界面收到了《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制作人邬希芸女士发来的消息,告知这部我曾在大学时期参与演出执行的舞台作品即将“封箱”,问我是否愿意回剧组一聚。

原来距“星期二的课”大陆首演已过去了十四年的时光。作为一部翻译剧在不换主演的前提下连演三百余场,这在当下的演出市场,可谓“票房奇迹”。带着对剧组的感情与对这份奇迹的好奇,我再次回到了这个自己曾服务过两年多时间的剧组。
看过《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的观众都知道,下半场的演出基调会变得更加感伤,观众席间的啜泣声也会变多。但对主演金士杰老师而言,饰演莫利一角让他感受到与“生命打仗的蓬勃斗志”。他在“星期二的课”演出第300场时写道:“这是一段两个人的故事。一开始觉得这出戏是个单纯的小品,用小题小做的方式切入,没想到演出后会一场接一场,像是小兵立大功,有种喜出望外的感觉。”

然而,即使已演出了三百余场,这次我在人民大舞台的后台依然看到金士杰老师与卜学亮老师在聊这出戏给自己的新感悟,一同探讨在最后这轮演出中,在节奏上、情绪上还有哪些可以微调的空间。所以你看,熟悉的“星期二的课”依然在进化。两位老师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传递对舞台的敬畏、对观众的尊重。同样,制作团队也没有辜负两位老师想安静地与这部早已成为他们生命一部分的戏剧的好好道别。因此没有安排诸如“星光大合影”这样的观众互动环节,就是希望保持剧目一以贯之的完整性,“我们一直记着莫利说的‘该说再见的时候就说再见……’”邬希芸说道。
十四年过去了,不仅是台下正襟危坐的观众,连剧组的工作人员都潜移默化地成为莫利教授的“学生”。于我而言,十四年后再看此剧,正是应了弘一法师那句“初看不知戏中意,再看已是戏中人”。

剧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担任报社体育专栏记者的米奇告诉莫利教授,其实有时候,他也会看见自己死亡。米奇说:“我在自己的书桌上奋笔疾书,写着我的专栏,然后咚的一声,倒了下去。然后我的编辑把那篇文章从我身下抽走,交给别人,然后那个人再奋笔疾书,把稿子写完。”这仿佛也是在说给我听的。因为我和剧中的角色米奇一样,毕业后选择成为一个媒体人,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忙碌中做着越来越多“不得不做”的事,与自己的初心渐行渐远。
“你和你的心灵能够和平相处吗?”
“别把自己的光芒藏在量米的斗里”
“你知道自己会怎么样死去,就能知道要怎么样活了。”
“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

这次重回“星期二的课”剧组的经历,让我有机会站在侧幕再次聆听莫利教授的“人生智慧”,感受到这样一份珍贵的“时间礼物”——我也像剧中的学生米奇那样,从不会爱、不敢爱到接受爱。同时,也让我更加认识到戏剧本质上是一门凝聚群体力量的艺术形式,正如“星期二的课”这个有爱的剧组。它搭建起一个独特的桥梁,促成人们在特定时空环境下相聚、交流与碰撞,悄然传递着某个特定群体所共有的生命体验、情感波澜与价值思索。这种群体性的情感纽带与精神传递,赋予戏剧别样的厚重感与感染力。
虽然这堂生命课“已结课”,但人生的课堂终将继续。我相信即使不在剧场相见,只要未来生命中的某些时刻,我们突然能想起戏中的某个“金句”,这何尝不是一种历久弥新的“相遇”?
作者:陈 超
图片:网络图
编辑:小 开
责任编辑:李 纬
栏目主编:朱 光
-
上海迪士尼演出突然中断!一男子被带离,观众:看懵了...
2021年2月20日17时许,迪士尼乐园一剧场演出期间,一女子无故上台拍打表演人员,导致演出中断。经查,肇事人员管某被确诊为急性精神病障碍。此事未造成剧场表演人员受伤。
-
精品“走出去”,名家“请进来”!深圳让世界听见中国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祁琦近两年,以舞剧《咏春》为代表的一批“深圳出品”文艺精品不仅在国内引发观演热潮,更在全球舞台大放异彩。与此同时,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成功吸引20余国近千名艺术家来深献艺,彰显深圳作为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文化魅力。从文艺精品“走出去”,到国际名家“请进来”,深圳正以双向
-
李政涛:秉持三个“关键坚守”,力避学生沦为“数字容器”
7月6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社)指导,奥一网、南方民间智库联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现代教育研究院主办的首届湾区校长治校交流座谈会在深圳举行。本次座谈会以“数智时代学校变革与生态重构”为主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李政涛发布题为《以人机共生智慧,领航湾区教育未来》
-
“老师因学生志愿未填报北大清华,怒而解散微信群”,校方通报
近日,江西瑞昌市第一中学一老师因三名学生未填报北大清华,选择其他名校而解散班级微信群,网传聊天记录引发热议。网传图片显示,该老师在群内表示三名学生不听学校、老师、家长劝告“完全以一己之心填报热门专业”“将我们所有的感情都化整为零”。该老师还表示“明天上午将解散此群”,这是“班主任教育的失职”。网传聊
-
2200万播放量!凌小蛰再成全国焦点
全平台2200万播放量,近2万条留言,获赞38万……6月27日,一条记录雪豹凌小蛰重获新生的视频在各大网络平台上掀起流量风暴,又一次让这只顽强的小雪豹成为全国焦点。“看得人泪眼婆娑,感恩救护人员悉心照顾,也感叹生命的伟大。”“生命和爱无价,谢谢救助人员……”“祝凌小蛰早日康复!”……在视频的评论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