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 | “拒绝上学门诊”火爆,促进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就是最大的意义
蒋璟璟
去年6月,北京儿童医院开设“拒绝上学门诊”。门诊开设10个月,接诊近1万人次。校园暴力、学业压力、焦虑抑郁……医生指出,生物、心理、家庭、社会,多方面原因共同导致了孩子拒绝上学的行为。接诊过程中相关医生发现,一些父母过来求助的时候往往急于求成,认为看完医生孩子就能回到学校了,有的家长甚至暴力逼迫孩子返校,这些做法都会增加孩子的压力,结果适得其反。(央视)
继“学习困难门诊”之后,“拒绝上学门诊”也火了。这种“火”,一则在于需求、业务量层面的火热,也在于网络社交平台上相关话题的火爆。看起来,这似乎又是一次将“学习问题”“学业问题”病理化解释和诊治的探索性实践。在学校、家庭“无能为力”之后,医院、医生,俨然成了某种意义上“最后的希望”。一些家长带着“妙手回春”“药到病除”的期待慕名而来,这份“最后的希望”,却也未必总能不负所望。而尊重复杂性,本身就是医学的专业视角。
看似新奇的“学习困难门诊”,其实有着非常清晰的前世今生。据悉,相关医院最初是从原来儿童心身医学科的基础上,单独分出了一个“拒绝上学门诊”……明乎此,我们其实应该有两个基本的判断。首先,“学习困难门诊”并不神秘,其并不是什么石破天惊的“创新突破”“最新科研成果落地”;再者,“学习困难门诊”并不虚浮,而是有着非常扎实的学科理论和临床经验支撑——知识不断细分、科室不断细分,这其实是现代医学的大趋势。
从某种意义上说,“拒绝上学门诊”并不是为了直接解决“孩子拒绝上学”的问题,其内在的逻辑其实是,通过门诊,找到特定对象行为异常背后的心理因素或身体因素等等,通过对症施策,改善既有的身心问题,继而“顺带”实现让孩子愿意回校上学的结果。这是一个“欲速不达”的过程,大概率很难有“快速见效”的神奇。所以,家长们还是应该端正预期,不要有去看了“拒绝上学门诊”孩子就能马上不拒绝上学的过度期许……很多网友呼吁本地医院也开设相关门诊,或许多少是把问题想简单了。
相比于让孩子回校上学,让其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个体,是重要得多的事情。而“拒绝上学门诊”的名头,能让更多家长注意到、更愿意将孩子送去诊疗,这其实就是其最大的意义。
-
非婚生子引抚养费纠纷,法院调解促双方和谐
相爱容易,相处却难。出于各种原因,双方未能缔结婚姻而生育的子女即为非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的抚养费由谁负担?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在法律地位、享受权利方面又是否相同?案情回顾小明(化名)和小美(化名)曾经是一对恋人,两人举办了民间婚礼,在同居生活期间小美怀孕生下一个孩子。在孩子一岁多之后,两人因长期的生
-
手机一点,汤药到家!重庆邮政推出新服务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杨铌紫 实习生 雷晨阳在医院看完病还要在取药窗口等待一两个小时,领过中药汤剂的市民都懂这种“煎熬”。近日,重庆市邮政管理局联合市内多家中医医院推出“中药快递到家”服务,市民看完病就能潇洒离开,再也不用在医院苦苦等待。据介绍,“中药快递到家”服务有三项内容,包括扫码即走,邮政驻
-
浙江医院2025年五一假期门急诊安排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陈雨虹“转载请注明出处”
-
医生开“博物馆处方”疗愈心理困境
西班牙《机密报》4月20日文章,原题:有些医生建议去博物馆,以摆脱孤独、抑郁和道德低落 不信神的我们,总会寻找属于自己的“世俗神灵”与心灵栖息地,以逃避腐败之人的权谋算计及他们粗鄙无礼的言语,并试图远离那些在灾祸面前始终不敢露面的懦夫。游客欣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2018年,加拿大法语区医疗协会的
-
鄂西北最大!首批205套,完成入住
记者从市人才集团了解到,目前,鄂西北最大的人才社区——襄阳青隽城人才社区已完成205套公寓入住,后续招引工作正有序进行中。就在前两天,通过线上提交申请,在市区工作的技能人才秦女士成功获得入住青隽城人才社区的通知。湖北新华光科技有限公司员工秦蕊说:“得知人才公寓政策变得更加普惠,覆盖到了像我们这些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