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豆芽和正常豆芽的区别(豆芽个大饱满品相好?小心吃到毒豆芽!)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2 09:37:58    

最近,在外用餐 “豆芽、韭菜、牛蛙三不碰”的说法又火了,后两个暂且不提,今天必须先把豆芽揪出来跟大家聊聊。

揪豆芽的原因略有心酸,就是健健昨天中午和朋友在外面吃火锅,朋友点了一盘黄豆芽,嘿!您瞅瞅这一大盘子,个大饱满,芽身粗壮健硕,一点儿毛根都不带长的,黄豆还明显发蓝绿色。

我俩愣了一秒,得!甭吃了,你好毒豆芽,再见,毒豆芽......家人们谁懂啊?一大盘子最后还是一大盘子伤不起啊有木有。只可惜当时就没想起拍照给大家看看。

所以,教给大家如何区分毒豆芽和正常豆芽,以及毒豆芽常被添加的化学药剂和对身体的危害。如果家里刚好买了豆芽,现在就可以拿来检查一下。

问:A、B两张图中的豆芽你会选哪一种?

图A

图B

别急着确定答案,读完下面的内容心里就有数了。

i. 如何辨别?(四字法则:味、色、形、根

味道:毒豆芽会有一点异常的酸味或苦味,多为“尿素”的味道。

正常豆芽闻起来很清爽。

颜色:毒豆芽通常呈现出蓝绿色。

正常豆芽呈淡黄色。

形状:毒豆芽的整体形态更肥大、粗壮、色泽灰白。

正常豆芽细长、外观白皙自然。

根系:毒豆芽根系很短,少根,甚至无根。

正常豆芽的根系发育良好,清晰可见。

注意:符合以上任意一条或一条以上的就极有可能是毒豆芽,这取决于所添加化学药剂的量和种类的多少,如果全部符合,那么您买到的是五毒俱全的毒豆芽王

ii. 造就毒豆芽的化学药剂们:

  • 尿素:一种化学肥料,可以刺激豆芽生长,使其生长迅速。尿素的过量使用会导致豆芽中含有过多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这些物质会产生亚硝胺类物质,对人体心脏、肝脏、胃肠等器官造成不良影响。
  • 6-苄氨基腺嘌呤: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叫无根剂、激素催熟剂,可以使豆芽长得又粗又长,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发芽率,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可能致癌物质之一。
  • 恩诺沙星:一种广谱抗生素,常被添加到豆芽中用来防止感染和促进生长。恩诺沙星的滥用会导致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强,食用后可产生过敏、头晕、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侵害人体健康。

如果不小心买到了毒豆芽,您可以直接联系商家退款或自行处理掉,千万别因为怕浪费继续食用,吃坏了身体才是因小失大!

总之,在黑心商家们令人防不胜防的各种手段中,能躲一劫是一劫,无奈,躲到即赚到吧。


相关文章
  1. 60天账期,难终结车圈内卷?丨氪金·汽车

    作者 | 耿宸斐编辑 | 宋婉心“60天账期”官宣后的第十天,一位某新势力车企采购告诉36氪,目前公司内部刚完成调研与论证,将把全部账款账期调整为60天,不分旧账新账,也不分供应商类别。这不是一个所有车企都能做出的决定。对于大多数现金流不富裕的车企而言,将存量账期也转为60天,会直接引发债务危机。与

    0 2025-07-07 15:28:00

  2. 开特股份在武汉新设智能电子公司

    人民财讯7月7日电,企查查APP显示,近日,武汉市开特智能电子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郑海法,经营范围包含:电池零配件生产;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电池零配件销售;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开特股份全资持股。

    0 2025-07-07 11:23:00

  3. 驿城区沙河店镇:常态巡河不放松 筑牢水域“安全网”

    全媒体记者 余小冬 通讯员 乔乔为切实履行“河长制”工作职责,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扎实做好防汛工作,连日来,驿城区沙河店镇严格压实各级河长责任,组织人员定期开展巡河工作,以实际行动守护安全、清澈、美丽河岸环境。在巡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对重点区域展开全方位、无死角的巡查。通过认真观察沿岸水情变化,

    0 2025-07-07 10:57:00

  4. 高温橙色预警!荆州未来十天天气……

    今日小暑预示着炎炎夏日的开始荆州高温持续再次发布高温预警荆州市气象台2025年07月07日06时52分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预计今天白天11至18时,我市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升至37°C以上,请加强防范。预警说明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C以上。防御指南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落实防暑降温保障

    0 2025-07-07 10:53:00

  5. 谷城供电:战高温保供电 多措并举迎“烤”验

    随着带电作业车斗臂缓缓落下,公司带电作业班工作人员顺利完成冷集汉江社区1#配变搭火作业,这标志着冷集汉江社区配电变压器移位、改接负荷工作划上一个圆满句号。6月中旬,冷集供电所在走访客户过程中得知汉江社区存在用电卡口和低电压现象,通过现场检查测试发现存在台区配变不在负荷中心、负荷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为满

    0 2025-07-07 10: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