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小堵点” 畅通“大民生”——七里河区以民生小事托举百姓稳稳幸福
清晨,焕然一新的早市里人流穿梭却井然有序,叫卖声此起彼伏;雨后,曾经的低洼易涝点积水迅速消退,道路畅通无阻;街巷中,困扰居民的堵塞管道恢复畅通;头顶疯长的树枝被专业修剪,安全隐患悄然消除……这些悄然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变化,是七里河区以“小切口”聚焦“大民生”,把为民办实事落到群众心坎上的扎实行动。
积水退了 道路畅了
近期下雨天气频繁,华林坪社区网格员在雨中前往辖区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拉网式巡查。社区密切关注辖区低保户、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的房屋、用电、排水等安全问题。辖区低保户王悦芳因患有一级视力残疾,常年独自一人生活,社区网格员第一时间赶到王悦芳家中查看其家中小院下水是否通畅,当网格员看到王悦芳家中小院已有大量积水时,冒着大雨清理积水。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院内积水迅速消退,安全隐患得到化解,风雨中坚守的身影,成为守护城市安全最坚实的屏障。

管道通了 民心暖了
近日,三角线社区接到居民反映,三角线23号门前的下水井已满,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出行。接到反映后,社区工作人员立即行动,第一时间前往现场进行查看,协调相关部门,对下水井进行了紧急疏通。经过专业人员的努力,下水管道堵塞、污水外溢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看到通畅的下水管道,居民们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太感谢社区工作人员了,疏通下水井后,我们出行方便多了。”居民表示。

早市活了 秩序好了
建西西路社区205小区南门的早市为居民购物提供了方便,但也出现了交通拥堵、环境杂乱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社区经过多次调研和广泛征求居民意见,最终确定将早市临时调整至铁建馨苑南门商铺空地。前期,通过张贴公告、微信群通知等多种方式,广泛告知居民早市的新位置,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同时,组织志愿者在新旧市场之间引导居民,帮助摊贩顺利过渡。新早市的位置离居民住所更近且环境更整洁有序,购物体验也大幅提升。宽敞的布局也为摊贩提供了更好的经营条件,吸引了更多顾客,生意也更加红火。

树枝剪了 隐患消了
“我们家客厅窗户正对着大树,现在白天都得开灯,树枝把阳光挡得严严实实。”家住晏家坪街道南院社区二建小区8号楼的居民说道。南院社区接到辖区多个居民反映后,联合小区物业迅速行动。社区现场勘查,协调解决,物业安排专业工作人员利用高空作业车、修枝剪等工具,开展修剪工作。社区工作人员现场进行引导,及时清理修剪的枝叶,保持小区环境整洁。“现在家里亮堂多了,心里也踏实多了。”看着窗外透进来的阳光,辖区居民祁女士满意地说道。

疏通的是管道,畅通的是民心;清理的是积水,守护的是平安;调整的是秩序,提升的是品质;修剪的是枝叶,消除的是隐患。这些看似琐碎的“小切口”,解决的却是影响群众日常生活的“大问题”。七里河区始终坚持从群众最关切的具体问题入手,于细微处见真章,以“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实干作风,把桩桩件件民生小事,办实、办细、办到群众心坎上,用实际行动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稳稳托举起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生活。
记者:徐莉娟 责编:梁倩茹 审核:陈亚玲
-
小区里这种水千万别用,请直接倒在地上!(不要倒进下水道)
近日,一些地方雨水充沛给蚊虫孳生提供了大好条件疾控工作人员入户监测发现部分市民有存雨水浇花的习惯乍一看是不是觉得还挺节约、环保的?其实这直接相当于在家里放了“定时炸弹”!大概一周后家里会被无处不在的蚊子“狂轰乱炸”蚊子有四个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前三个阶段都需要在水中完成疾控人员介绍雨水充沛的
-
再度涨停!影石创新斩获两连板,总市值破千亿
北京商报讯(记者 马换换 王蔓蕾)8月18日,影石创新(688775)大幅高开11.48%,开盘后公司股价震荡走高,盘中封至涨停。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公司股价仍封死涨停,报涨停价269.3元/股,最新总市值1080亿元,再创上市后新高。值得一提的是,8月15日、8月18日,影石创新股价已接连走出两
-
具身智能Scaling Law缺失:机器人界的"摩尔定律"何时诞生?
文 | 日晞野望,作者|咸闲8月9日,在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演讲台上,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谈论到目前机器人运动控制领域存在的RL Scaling Law问题,他认为现在的机器人在学习一项新的技能时,往往都是需要从头开始研究以及教学。而在未来更加希望的是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去不断学习,使得他们的学习速度更加
-
美知名专家库恩:促进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中国的这项倡议很给力!
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8月13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将比工业革命以来的任何其他技术更深刻地改变世界,这不无道理。应对这一趋势,中国不仅大力发展本国人工智能,而且通过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促进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漫画作者:中国日报 马雪晶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迅速文
-
【身边的感动】把电影“放”到群众的心坎上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洪玉杰夜幕降临,许正东驾驶着父亲许国强生前留下的放映车,没有了先前投影的幕布、铜线盘线圈和两台大音响,下发的数字智能放映机科技感十足,这让许正东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从记事起,许正东跟着父亲许国强和母亲马玉梅已经记不清放映了多少场电影。从黑白胶片到数字银幕,从徒步背设备到专业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