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评论 | 让生态葬解决“身后事”
当人们逐渐老去的时候,如何解决“身后事”?生态安葬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很多人喜欢谈论“生”,而不愿意谈论“死”。但是,每一个生命终将逝去,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每个人最后都将面临这个问题。传统上不少地方把葬礼办得很风光,耗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对于如何埋葬逝者又有一些讲究,颇费脑筋和物力,有些地方的墓地价格很高,前些年还出现过豪华墓地。甚至有的人健康地活在世上,却已经为自己选好了墓地。这一切说明,很多人对“身后事”很重视。
“身后事”,是亲朋好友为之安排的人生最后一道程序,如何办理体现出一种价值观念。有些亲朋好友认为,把葬礼办得隆重一些、墓地建得奢侈一些,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但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造成了很大浪费,与现代文明理念不相符。何况,对逝者表示尊重,可以有多种方式,也没必要采取这种浪费的方式。就安葬逝者来说,生态安葬,既可以对逝者表达哀思,又节约环保,值得提倡。
比如,树葬、草坪葬将逝者骨灰埋在树下或者草坪下,地表不留坟头、不设墓碑,不占用太多的土地资源,还有助于树木、草坪生长。花坛葬,将逝者骨灰埋入花坛土下面,美丽的花朵与逝者相伴,逝者的生命化为了美丽的花朵。人生到了最后与大自然中的树木、草坪、花朵和土地融为一体,生命回归到了天地之间。海葬,将逝者骨灰撒入大海,与大海融为一体,生命魂归大海,人从自然中来,又回到了自然中去。
如此种种方式,生命最终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与大自然相偎相依,不仅节约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还能够表达生者的哀思和寄托。
就生态安葬问题,民政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指出,实践证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是减轻群众负担,保障基本安葬需求的重要途径;是移风易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造福当代和子孙后代的必然要求。并要求,各地要充分认识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地制宜创新和推广更多符合节地生态要求的安葬方式。大力倡导网络祭扫、鲜花祭扫、踏青遥祭、植树缅怀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引导群众逐步从注重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以精神传承为主上来。
选择如何安葬,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事,更体现出一种现代理念。生态安葬坚持了绿色发展理念,要通过鼓励和引导等方式,让更多人逐步接受节地生态、绿色环保的安葬理念,进而理解、支持和选择节地生态的安葬方式。(文/扈美荣)
-
越来越多人突然猝死,医生忠告:猝死之前,身体会发出3个信号
凌晨三点的写字楼依然灯火通明,工位前敲键盘的年轻人不会想到,自己透支的不仅是精力,还有生命的倒计时。猝死这个曾被贴上 "老年病" 标签的健康杀手,正悄悄将触角伸向年轻群体。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心血管内科的王宁医生见过太多令人痛心的病例:30 多岁的职场精英倒在加班途中,20 出头的大学生熬夜后再也没能醒
-
筑牢安全防线 提升景观品质——清水音公园开展木栈桥维修养护工作
【来源:长春市林业和园林局_工作动态】为保障市民游园安全,提升公园基础设施服务功能,4月18日起,清水音公园以“安全优先、生态为本、精细管养”为原则,对园区木栈桥及座椅开展全方位排查、修复及加固,为市民游客营造更加安全、舒适的亲水休闲环境。科学排查隐患,筑牢安全屏障木栈桥因长期受水汽侵蚀、日晒老化,
-
调查显示近八成中国成年国民通过手机阅读
中新社北京4月24日电 记者24日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获悉,第二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在山西太原举办的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上公布。调查显示,数字化阅读方式持续深入中国成年国民的生活,近八成的人通过手机阅读。从阅读率来看,2024年中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小幅增长,图书阅读率稳步提升。2024年
-
康宝莱“跑出健康· 奔向爱”活动在沪启动
中国财富网讯近日,康宝莱启动“跑出健康·奔向爱”主题活动。作为康宝莱中国成立20周年的特别活动,康宝莱承诺将向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捐赠不少于100万元,用于支持双方合作的“爱心餐”公益项目。据悉,此次活动于4月至9月在全国多地举办线下健康跑,支持参与者组成跑团,并通过跑步和健步走等团体运动的方式,实现
-
红果短剧与芒果TV达成合作:实现流量联动,制作方可共享双平台分账
近日,红果短剧与芒果TV正式达成系列合作,双方将围绕优质成品短剧授权、IP联动开发及联合出品、短剧商业化三大核心方向展开深度合作。此次合作将实现双平台资源互补,通过“内容+流量+商业化”的全链条创新,推动短剧行业向生态化、精品化升级,共同探索短剧市场的增量价值,为行业树立“长短融合、横竖共生”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