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睢阳区:小蒜薹抽出助农增收“绿金条”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刘梦珂 通讯员 王凯
5月6日,在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万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绿油油的蒜田里,蒜农们手持锋利的专用刀具,手法娴熟地采摘着一条条鲜嫩的蒜薹,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据了解,万匠农业是一家集规模化种植、高品质农产品回收及初加工的产业链企业,目前自营种植800亩,分别为大蒜育种基地500亩、洋葱育种基地300亩,另有“公司+农户”合作种植约5000亩,合作种植户全面采用公司提供的优质种子、高效农药、环保化肥及全程技术指导,实现了种植过程的标准化与管理的科学化。

“每天来帮忙采收蒜薹的村民有200人,差不多能采收蒜薹10吨。同时,我们整合周边农户货源,通过‘线上电商+线下分销’的模式进行销售。”万匠农业种植基地负责人李鑫说,基地现有3个冷库,可储存600吨蒜薹,基本形成了“当日采收—即时入库—全年供应”的稳定供应链,500亩大蒜总产值预计达440万元。
近两年,万匠农业成功拓展洋葱和大蒜出口业务,包括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每天固定出口量约300吨,日需分拣工约200人,有效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家人们看好了!咱家蒜薹新鲜得能掐出水来,现摘现发……”万匠农业种植基地主播操着浓重的乡音,把还挂着露珠的蒜薹怼到镜头前,青翠的茎秆被捏得咯吱作响。据介绍,基地团队共有12人,都是“90后”,这群年轻人通过短视频平台把农产品的种植、收获、加工、发货等环节呈现给用户,通过“技术+”“电商+”“服务+”方式,让用户直观地了解农产品的品质和来源,助力农业增效增收。目前,基地粉丝数量将近10万人。
“我家种了3亩紫皮蒜,一天能出150斤蒜薹,根本不愁卖!”正在基地收购点交货的郑楼村村民陈德荣说。
近年来,高辛镇坚持党建引领,把“产业兴旺星”创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采取政府引导、示范带动、群众参与的方式,积极打造“一村一品”,千方百计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睢阳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推进乡村振兴“1+3”重点工作,通过围绕“土、特、产”做文章,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全区农业产业呈现出齐头并进的发展势头。截至目前,全区品牌农产品达36个,建成市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和农家乐示范村20多个,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572个。
-
2025年德州市乡村英才计划·短视频直播线上基础技能培训活动诚邀您的参与
为促进乡村发展、助农增收,推动乡村数字化人才高质量培养,德州市委网信办、德州市农业农村局、德州市商务局、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抖音公益定于8月20日—8月29日,开展短视频和直播技能公益培训活动,通过数字人才培育助力乡村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培训时间招募期:即日起至8月19日培训期:8月2
-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赛训基地“熊猫眼”正式启用
观点网讯:8月8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赛训基地“熊猫眼”在北京奥林匹克核心区正式启用,作为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重要基础设施,旨在支持即将开幕的赛事。运动会将于8月14日晚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开幕,目前各国参赛队伍正陆续入驻基地备战。据媒体报道,“熊猫眼”位于“冰丝带”西广场下沉庭院,配备
-
陈益强:在多元人生中书写责任与担当
在时代的浪潮里,陈益强走出了一条独特而精彩的人生轨迹。从法治宣传前沿阵地的新闻工作者,到守护公平正义的法律工作者,再到乡村文化传承的践行者,他以不同身份,在不同领域发光发热,用执着与热爱诠释着对事业的坚守和对故土的深情。铁肩担道义、妙笔著华章:新闻战线上的法治追光者陈益强生于乡村、长于乡野,艰苦的成
-
柳林堡上村:“积分银行”激发乡村活力 小积分兑出大文明
【现场导语:观众朋友们,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穆村镇堡上村的积分超市,在我身后,参加活动的村民们面带笑容,正有序地前来兑换心仪的物品,现场气氛热烈非凡。那么,这个独特的积分超市究竟是如何巧妙运作的呢?它又是怎样以小积分兑出大文明,从而激发起整个村子的蓬勃活力呢?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同期声:老
-
华亭:农旅融合绘出乡村新图景
一提到乡村旅游,华亭群众首先想到的便是安口镇朱家坡。草莓采摘、乡村民俗、休闲垂钓、无动力乐园……各类乡村旅游设施一应俱全。位于华亭市安口镇西部的朱家坡村,茂林成荫、气候温和,风景秀美,空气清新,是华亭市民周边游的好去处,是农旅融合发展的示范村,是名号响当当的“明星村”。近年来,朱家坡村立足资源禀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