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木成林|威海职业学院国防教育学院办学以来向部队输送1772名热血青年
大众网记者 邓慧玉 威海报道
在威海这座山海相拥的城市,有一所被誉为“军士摇篮”的高校——威海职业学院。校园里,国防教育训练场上,口号声震天,迷彩服的身影在晨曦中格外挺拔。这里,是无数热血青年军旅梦的起点,也是“青春献强军”精神的传承之地。

实战淬火 锻造青年铁骨担当
2025年,威海职业学院国防教育学院走过十年深耕。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时代之问出发,十年来,学校始终以铸魂育人为根本,走出了一条思想引领、能力塑造、精神淬炼三位一体的育才之路。一个个挺立时代潮头的青年身影,正在回答“青春该为何而奋斗”,也在诠释“国防教育,如何走深走实”。
2025年除夕,下午二时许,正当大家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氛围中时,江西省丰城市泉港镇潭埠村突发山火。回家过年的威职定向培养军士生刘泽邦发现火情后,立刻带领弟弟向村委会报告并领取灭火器材。到达火场后,他运用在校所学的应急技能,不惧烈焰浓烟,穿梭火海奋力扑救,和随后赶来的群众一起将山火扑灭。他的英勇行为在当地获得广泛赞誉。

2024年9月的一天,济南地铁,一位乘客的充电宝起火燃烧,车厢里充满刺鼻的烟雾,此时恰好列车到站,乘客迅速撤离车厢。威职国防教育学院的王梓洋同学临危不乱,果断冲进烟雾中,拿出在平时训练中磨练出来的反应速度与心理素质,找到灭火器快速处置险情,避免了损失进一步扩大。
十年间,上千名威职定向培养军士用实践作答:理想不是口号,是穿在身上的军装;忠诚不是标语,是刻在心中的信仰;担当不是临危才起的冲动,而是日常生活里的主动。
刘泽邦、王梓洋们敢担当、能冲锋、愿奉献,正是对“青春该为何而奋斗”的回答;他们的坚持,是对“国防教育如何走深走实”的回应。
林雨精神 点亮万里奋斗征途
一身迷彩,是少年最无悔的选择;一腔热血,是青春最炽烈的答案。在这所学校的精神谱系中,李林雨烈士的名字始终闪耀。

2022年7月12日,湖北随州,一位战士在炎炎烈日下纵身跃入水库,救起落水老人,自己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22岁。他是李林雨,武警湖北总队随州支队的一名战士,也是威海职业学院2019级定向培养军士。他被追授平时一等功,荣膺“中国武警忠诚卫士”“荆楚楷模”“湖北好人”等称号。
生死关头的挺身而出、英勇牺牲,李林雨以生命诠释了“为人民而战”的军人初心。他的故事也早已经成为威职校园里的“精神火种”。
“林雨精神”不是口号,也不是孤例,学弟刘泽邦曾在集体讨论中说:“党、国家和学校培养了我,关键时刻我就是要挺身而出!”这句朴素话语,既是威职理想信念教育的结果,更是“林雨精神”的薪火相传,是每一届学员用脚步丈量信仰、用行动阐释忠诚的结果,是英勇奉献精神接续传递的真实写照。

以兵魂铸师道 以师道育新兵
教育的力量,始终来自“传道者”的人格与信仰。在威职国防教育学院教师队伍中,有一群“兵味”十足的老师。转业军官将军旅生涯铸就的精神、作风和标准,带入课堂、带入生活。
国防教育学院副院长李全熙,军旅生涯20年后转岗执教,创新“三纵三横”育人模式,累计输送千余名大学生入伍,获评“山东省征兵先进个人”。他始终坚守“若有战,召必回”的誓言,用热血与忠诚耕耘国防教育。有的学生入伍后仍与李老师保持通信交流,一位同学在信中动情写道:“因为遇见了您,我才明白‘老师’两个字有多伟大。”
航海技术专业指导员林建民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官。他曾担任山东省公安边防总队海警第一支队侦察队长,经历过多次惊心动魄的海上执法行动,2009年参与侦破一起重大海上走私案,荣立二等功。这一战例被央视《今日说法》第283期“海上惊魂”专题报道。退役后,林建民选择将部队的经验带入国防教育学院。训练场上,林老师严格要求、反复示范,悉心教导学生们动作要领。
在这些老师们心中,他们从未离开过战场。如今的战场,是讲台,是操场,他们讲授的不只是知识,更是信仰、纪律与担当,他们用行动告诉学子:“军人的脊梁,就是要挺得住苦、扛得起事、顶得住压力。”
正是这些退役不褪色的优秀教官,把“军魂”融入教育土壤,把“忠诚”注入育人血脉,为新时代军士队伍建设提供了持续不断的精神动能。

以制度为纲 锻造战斗力先锋
十年实践,威职国防教育学院已成为国家定向培养军(警)士制度的先行者与实践者。通过“夏季统考、提前批次”的招录机制,从源头上把好生源质量;通过“专业+军政+素养”的培养路径,构建起一套科学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军士教育的根,不仅扎在“讲堂”,更扎在“操场”,扎在每一场场突如其来的真实考验中。进入国防教育学院,学习与训练不是割裂的两张皮,而是一体两面的融合共进。有课就上专业课,没课就要操场点兵;课堂里讲纪律、讲规范,训练场上讲协作、讲冲锋。“没课就训练”不仅是口号,更是管理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

教育从不是一时的灌输,而是长久的唤醒与培养。国防教育学院组织开展了各种特色活动,比如邀请96岁的志愿军老战士张锦湖老人到校园里讲述亲身经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忠于党,永远跟党走”的谆谆教导,激励着广大学子们树立正确价值观。
正是这种严格规范与循循善诱善诱并行的军事化养成模式,塑造了学生能扛事、敢冲锋、讲规矩的品格,推动着学子从“可用”走向“堪用”,成长为“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热血青年。
以十年为序 挺立强国脊梁
十年树木木成林,十年育人人成梁。从2014年首批定向培养军士入学至今,学校累计向部队输送了1772名热血青年。学校不仅将学生“送出去”,更注重学生能“留下来、立起来、走得远”。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已有30余名毕业生在部队立功受奖。

从北部湾到钓鱼岛的辽阔海域、从西藏到新疆的广袤边陲,从首都北京到祖国各地,到处都有威职国防教育学院毕业生矫健的身影。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为党为国为人民”的铮铮誓言,回答了一个曾经被质疑的问题:“一所高职院校,能不能培养出忠诚、专业、有血性的新时代军士?”威职的答案是,十年沉淀之后,枝繁叶茂的“成林之姿”,一个个忠诚于国家、奉献于人民的新时代青年,正从这里走出——他们带着“军人的底色、青年的锐气、工匠的精神”,正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十年一瞬,育人无终,这才刚刚开始。
-
十年树木木成林|威海职业学院国防教育学院办学以来向部队输送1772名热血青年
大众网记者 邓慧玉 威海报道在威海这座山海相拥的城市,有一所被誉为“军士摇篮”的高校——威海职业学院。校园里,国防教育训练场上,口号声震天,迷彩服的身影在晨曦中格外挺拔。这里,是无数热血青年军旅梦的起点,也是“青春献强军”精神的传承之地。实战淬火 锻造青年铁骨担当2025年,威海职业学院国防教育学院
-
获奖名单公布!有吕梁!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4月30日,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评选结果揭晓。为表彰我国优秀青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贡献,集中展示新时代青年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激励引导全国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决定:授予王传英等30名同志2025年度中国青年
-
王沪宁主持召开全国政协主席会议
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 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主席会议29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主持并讲话。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王沪宁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
-
这场青年导演对话,全是“真话”
原著粉和剧粉之间如何转化,会考虑“原著粉”的感受吗?“处心积虑”追求爆款有可能吗?微短剧是跳板吗?长剧会注水吗?这是一场只说“真话”的专业对谈——4月26日至4月28日,2025电视剧导演大会在宁波举行。28日上午,在青年导演创作分享会上,编剧、作家宋方金担任主持人,导演赵一龙、黎志、费振翔、富拓、
-
福建泉港:快递员赛技能
为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提升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增强服务意识。4月27日,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举行第三届快递行业技能竞赛,来自当地邮政、顺丰、中通、申通、圆通等8家寄递公司的30名快递员代表同场竞技,进行了理论知识、团体邮件分拣和个人揽收、投递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