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金睛识别食用植物油标签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于今年4月—12月在全国集中开展食用植物油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工作。其中,食用植物油标签虚假标注问题,是本次排查整治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在市场监管部门查处的相关案件中,虽然诸如以次充好之类的预包装食用植物油问题需要专业检测才能发现,但有些问题消费者可以通过仔细阅读比对标签标注的信息加以识别。
调和油配料表含糊不清
预包装食用植物油的标签标注要求规范,但有些厂家却在配料表上玩猫腻。
一是未标注调和油中各类油种占比。比如标称“五谷调和油”“黄金比例调和油”,但配料表仅罗列油品种类(如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而无具体比例。
二是虚标主油种类或配料表顺序作假。调和油包括多种配料,但某些调和油的标签却只突出价格较高的配料名称。如某品牌“橄榄清香型调和油”,“橄榄”字样醒目,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以橄榄油为主调配的食用油,但如果仔细阅读配料表,就会发现橄榄油实际占比仅0.5%;还有的标签有意将“递减”的顺序打乱,将价格高但实际用量少的配料排在前列,如某品牌调和油配料表标注“花生油、大豆油”,但花生油占比可能不到10%,而排在后面的大豆油占比却高达80%。
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专家组成员刘少伟分析说,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GB 2716—2018)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规定,食用植物调和油标签标识必须标注食用植物调和油,同时注明各种食用植物油的比例。生产者可在配料表中或配料表临近部位使用不小于配料标示的字号,标注各种食用植物油的比例;同时,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排列。
消费者选购时,如发现配料表只列配料名称而没有具体比例,应谨慎购买。此外,标签中出现“原香”“特调”等词语或“黄金比例”“科学配比”,但无具体数据,也有误导消费者之嫌。
生产许可证编码与标称产地不符
SC(生产许可证编号)编码是食品生产企业的唯一标识,由14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包含企业所属行政区划、产品类别等核心信息,用于规范监管和追溯来源。然而,某些产品的SC编码与标称产地不符。
一是编码信息与实际产地不符。例如,某网售“古法压榨赣南山茶油”,其标签标注产地“江西赣州”,但SC编码的前5位却是10244,依据SC编码规则,44代表广东,与标称产地(江西应为36)不符;再如,某网售“辽宁地理标志压榨花生油”(SC编码前5位是10221,其中21代表辽宁),但产地标注却是山东;此外,有的企业自身无食用油生产资质,擅自使用外省合作方某油厂SC编码,但包装却标注系“本省地理标志山茶油”,被监管部门认定“共用编码+虚构产地”。
二是突出“原装进口”,弱化分装地址。例如,某橄榄油分装企业,将进口散装橄榄油分装后销售,其SC编码的第4、第5位是3、4,代表安徽,但外包装刻意突出“进口”字样,并弱化实际分装地址。监管部门认为,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分装食品标签标注的产地信息与SC编码必须匹配,也就是说,国产分装不可直接标注原产国为产地。
刘少伟表示,尽管SC编码比较专业,但只要标签上标注的SC编码与标称产地不符,消费者就有理由认为企业提供的信息不够真实准确。依据SC编码规则,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中的14位阿拉伯数字,从左至右的前3位是食品类别编码,后面第4、第5位的两个数字则是企业所在省份的代码。消费者可登录市场监管总局官网食品生产许可获证企业信息查询平台进行查询。
违规宣称功效
食用植物油是日常饮食中常见的食材之一,可赋予菜肴独特的风味和质地。但在某些厂家的标签标注中,食用植物油似乎有了某种“神奇”的功效。
一是隐蔽标注或虚假标注“非转基因”。比如,某转基因大豆油将“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印在瓶底边缘,字体仅1.5毫米;再如,某花生油标注“非转基因”,但我国原本就未批准转基因花生商业化种植。
二是违规宣称功能功效或标注假信息。有的网售产品在平台宣传中违规标注“降血脂”“预防动脉硬化”等违反食品安全法的内容。有的则热衷玩文字游戏,比如“富含维生素E”,但未标注具体含量;有的标注“不含胆固醇”,但实际上植物油均不含胆固醇。
刘少伟提醒说,如果产品标注“非转基因”,须确认该作物是否在我国批准范围内,例如,橄榄油、花生油等未批准转基因种植的品种,标注“非转基因”属于误导;而标称食用油含某种成分,须明确量化数据,否则无效。对于宣称有治疗功能的食用油产品,消费者可直接向有关部门举报。
除此之外,消费者还应留意食用植物油标签上的生产日期与保质期标识是否存在异常。比如,是否有日期篡改痕迹(瓶身或瓶盖处存在两层喷码、标签覆盖痕迹),标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是否存在逻辑矛盾等。
(李建)
-
清凉床品伴好眠
数据来源 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入夏以来,全国多地高温持续,不少地区气温创出同期新高。许多人为了消暑安眠拿出妙招,前有传统的打地铺、睡露台,后有“抱冬瓜睡觉”的新奇降温方式走红网络。能为睡眠带来清凉的床上用品热度也不断走高。相较于空调电扇等直接降温的方式,消暑床上用品主要起到辅助作用。随着生活水平
-
山姆本土供应链占比近80% 一半以上爆款进入其他超市 价格更便宜
最近,有消费者曝光,国产食品品牌盼盼换了一个“洋”名字“Panpan”进入山姆,导致山姆会员集体破防。无独有偶,卫龙、好丽友、溜溜梅等国民零食品牌相继出现在了山姆的货架上。这并非山姆首次面临舆论风波。2024年9月,山姆在短短10天内曾被曝出5起食品安全问题。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山姆相关投诉量同比
-
南京商业版图被“松弛感”改写?
2025年的南京商业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变革。德基广场年销售额虽突破245亿元,但每平方米日均8人次的客流密度与7分钟的洗手间平均等候时间,促使消费者开始用脚投票。与此同时,河西南金陵天地试营业首日客流达5.8万,江宁景枫KINGMO通过年度30%品牌汰换保持活力,仙林德基围挡更新为“德基奥莱”——这座
-
2025电商消费新生态研讨会召开 专家:千亿扶持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红星新闻网(记者 覃霞)7月10日报道近日,“2025电商消费新生态: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研讨会在上海举办。本次研讨会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与多位电商、消费领域专家探讨新形势下消费的最新趋势,以及如何促进电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与会专家认为,电商平台的角色已经进化为生态赋能者
-
川酒集团破局散酒赛道 重新定义品质消费新场景
成都武科东三路,95后白领李先生步履轻快地走出“川酒集团·纯粮酒直营店”,他手上提着两瓶1公斤装的浓香散酒,赶着去参加与发小的聚会,一边走一边对笔者说:“以前觉得散酒就是路边大坛装的廉价酒,在这里却像精酿啤酒一样时髦,品质不错,价格还友好,特别适合与哥儿们一起喝。”李先生的感受不是个案。成都市民张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