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言道 | 两会后赴地方,习近平谈到这个“融合”

中新网3月19日电 题:两会后赴地方,习近平谈到这个“融合”
“民族地区要保留自己的特色文化,在文旅融合中更加彰显它的光彩。”
3月17日,在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谈到文旅融合的话题。
这是今年全国两会后,总书记首次赴地方考察。
他在同当地乡亲们交流时指出,“吊脚楼、古寨、非遗乐器、侗族大歌、蜡染工艺,这些民族的特色,很古朴也很时尚。”
无独有偶,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苗寨化屋村考察时,也曾称赞“苗绣既是传统的也是时尚的”,并勉励大家“一定要把苗绣发扬光大,这既是产业也是文化,发展好了既能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同时也能为产业扶贫、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相隔4年的两次考察,传递着总书记对于文化与经济关系的重视与思考。
早在2006年,习近平同志就在《之江新语》一篇题为《“文化经济”点亮浙江经济》的文章中提出:“所谓文化经济是对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统称,其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专门布置一个题目:“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由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川汇流而成。而璀璨的文明,不仅辉映着过去,还照耀着当下与未来。
对于文化与经济如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入的思考。
“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2024年在福建、安徽、湖北等地考察时,总书记围绕“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提出明确要求。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从“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到“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诸多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举措。
当前,一个文化IP带火一座城,一个文旅产品撬动城市消费新场景的现象屡见不鲜。拿贵州举例,2024年,“村超”“村BA”全网累计流量高达1450亿,当地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30亿元。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正为中国经济发展拓展新的视野、注入新的内涵。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阚枫
|执笔:袁秀月
|校对:孙静波
|视觉:倪雯冰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
新华鲜报|“数字中国”10周年!中国数字经济加速跑
数字中国”10周年,中国数字经济“成绩单”亮眼!2024年,我国数据生产总量同比增长2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0%左右;算力总规模达到280EFLOPS,建成5G基站425.1万个……2025年恰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10周年。4月29日在福建福州开幕的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一连串
-
朋友圈九宫格带火贵阳旅拍市场
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为了在朋友圈秀出满意的照片,愿意在景点停留更长的时间。他们不仅需要住宿、餐饮,还会聘请专业摄影师,租赁民族服装,甚至购买当地的手工艺品作为拍摄道具。因此,也催生了一个新兴群体——旅拍师。“12点关灯是甲秀楼的极限,不是我们的极限,我们是24小时营业。”晚上11点半,甲秀印象摄影写
-
王沪宁主持召开全国政协主席会议
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 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主席会议29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主持并讲话。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王沪宁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
-
9元观演!郑州大剧院“五月公益惠民月”启动
春末夏初,郑州迎来一场全民共享的艺术盛宴。记者从郑州大剧院获悉,5月1日,郑州大剧院将正式启动“2025公益惠民月”活动,通过“文化惠民、艺术普及、文旅融合”三大创新举措,将高品质文化服务延伸至城市肌理,为市民打造触手可及的艺术生活圈。据了解,郑州大剧院本届惠民月以“零距离艺术体验”为特色,线上特别
-
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多方面简介
#四川##四川凉山##凉山头条##美姑头条#感恩遇见,您可以点下“关注”,每天了解各地地理和人文。一、地理概况 美姑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横断山脉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交汇处,县域实辖面积2731.6平方公里。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最高海拔4042米(大风顶主